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64篇
航空   516篇
航天技术   83篇
综合类   62篇
航天   1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1.
某型飞机用O形密封圈工艺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某型飞机橡胶O形圈工艺稳定性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根据O形圈的工艺稳定性考核试验,提出了判定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12.
为了探求中心线形状对S形二元收敛喷管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规律,在S形二元收敛喷管进出口面积、偏心距、面积变化规律不变的条件下,结合超椭圆方法设计了5种不同中心线形状变化规律的S形二元收敛喷管,采用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对上述5种喷管进行了雷达散射截面(RCS)仿真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5种不同中心线形状变化规律的S形二元收敛喷管在不同频率和不同极化条件下表现出不同变化规律的雷达隐身特性;综合分析中心线形状C(缓急相当)的喷管整体雷达隐身性能较好,RCS平均值最高为0.953 dBm2、最低为-1.3 dBm2;中心线形状E(前急后缓)的喷管,RCS平均值为1.6 dBm2~2.209 dBm2;中心线形状B的喷管雷达隐身性能最差,RCS平均值最高为2.71 dBm2、最低为0.081 dBm2。  相似文献   
313.
为分析点火位置改变对旋转爆震波(RDW)起爆过程的影响,在圆盘形旋转爆震发动机上进行点火实验,研究了不同点火位置、质量流率条件下旋转爆震波的建立过程及工作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点火位置下,RDW的起爆过程皆经历点火器放电、爆燃转爆震以及稳定旋转爆震3个阶段.点火位置靠近喷注面附近时,RDW起爆过程中的无序缓燃模式缩短,起...  相似文献   
314.
为了研究有利于共形的超短波宽带天线,首先通过常规设计方案仿真了一款辐射面为椭圆的单极子天线,结果表明,并不能满足带宽的要求。于是在其设计基础上进行天线和馈线的结构优化,最终设计了一款马蹄形单极子印刷天线。该天线引人梯形渐变馈线和倒三角形引流片来改善天线的阻抗匹配,从而展宽工作频带在普通椭圆单极子天线的上端加人2个矩形来增长天线的电流路径,降低天线的最低工作频率。仿真结果表明,天线的工作频段为 150~600 MHz,满足宽带系统的要求,同时天线的E面和日面有较好的对称性和全方向辐射特性。  相似文献   
315.
曲面形栅格翼气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常规栅格翼布局相比,曲面形栅格翼布局减小了栅格翼翼元的等固壁通道的长度,从而有效降低了翼元内气流的壅塞,另外,这种栅格翼布局结构简单,易于折叠,减小了飞行器的轮廓尺寸,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在亚、跨、超声速条件下,研究了曲面形栅格翼布局的减阻效果和减阻机理,对比了曲面形栅格翼和常规后掠形栅格翼布局的减阻效果,并对不同迎风方式的曲面形栅格翼气动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16.
317.
318.
319.
共形阵天线的阵元具有不同的方向性,因此角度分辨率算法必须考虑来波的极化问题。本文将在考虑来波极化问题的基础上介绍Capon法和MUSIC法的两种新型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320.
本文介绍了利用三种硬质合金新型可转位刀片加工45号中碳钢的情况,分析了三种刀片断屑槽形的设计特点,并对加工屑形进行了对比,研究了进给量、切削深度、切削速度对切屑变形和折断规律的影响。本文对新型可转位刀片的槽形设计和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