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4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09篇
航空   636篇
航天技术   626篇
综合类   131篇
航天   9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ISS建造需要1000多小时的EVA。在ISS外部进行出舱活动,航天员可能会很大程度地暴露在电子和质子辐射的作用中。图1和2包含了典型的ISS轨道存在的电子和质子能谱。当前EVA航天服设计期间,服装设计者们并没有预想到ISS建造需要大量EVA,辐射屏蔽也没有作为重要的考虑对象,因此,在ISS着手建造之前需要制定辐射防护指南。这些指南将以需要确认的计算模型为基础。完成电子和质子在不同位置上穿透航天服最小能量的直接测量,这是确认计算模型的其中一步。另外,这些测量可能会影响未来的航天服设计。  相似文献   
982.
983.
前言 让航天员身着航天服在中性浮力水槽中进行训练是航天员出舱活动(EVA)训练中的重要内容。早在2002年,NASA就注意到身着航天服在中性浮力水槽中进行训练的损伤明显增多。虽然很多损伤没有报告或没有被完全记录,但是在为准备国际空间站任务进行训练时,这些损伤的大量增加就必须引起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84.
舱外活动(EVA)期间的工作能力取决于航天员穿着的航天服,能够快速、安全地穿上航天服,这种能力对于使EVA有效时间最大化是至关重要的。独立穿着航天服的能力也是必需的,航天服的灵活性限定了工作空间的包络面。适宜的活动性也同样是最大化有效EVA时间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985.
基于轨迹规划的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抓取运动物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针对空间机器人非完整性和冗余性,对笛卡空间下的轨迹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空间机器人抓取运动物体的策略,提出了基于轨迹规划的空间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并以三自由度空间机器人为例,对空间机器人抓取运动目标体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该方法是开环控制方法,但由于在进行轨迹跟踪过程中,误差不累积,得到的实际曲线与理论曲线相近,误差达到了规定的范围。  相似文献   
986.
掌指部限制层的设计 第六代手套的掌指部分被设计成与航大员手形同形化。利用褶状结构和轻质的聚酯织物,手指的活动关节被设计成全织物组件,以降低扭矩并增强指尖的触感。通过掌指部适配性的最优化,手指关节的扭矩得到了减小,并达到了掌指部全面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987.
火箭仪器舱仪器安装板的振动控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长Ⅲ甲运载火箭仪器舱进行了试验模态分析的基础上,对长Ⅲ甲运载火箭仪器舱进行了可控约束阻尼层主被动一体化振动控制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可控约束阻尼层结构对火箭仪器舱这一大型复杂结构进行振动控制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988.
989.
光波 《中国航天》2005,(12):23-24,27
空间探索新构想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总统布什于2004年1月14日宣布了其大胆的“空间探索构想”,指示美国航宇局恢复航天飞机的飞行,完成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工作,重返月球,并进而派人飞往火星。要扩展人类在太阳系和更遥远的太空的活动范围,需要有一项持久而可以承受的载  相似文献   
990.
航天工业是从20世纪中叶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标志着航天工业的诞生。从此,航天活动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发展航天技术的行列之中。中国航天工业从1956年成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以来,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以钱学森等科学家为代表的老一辈航天科技工作者,开创了中国的航天事业。经过50年的风风雨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航天工业发展体制也经历了多次变革,从无到有,从弱小发展到今天这样在世界航天工业中占有重要一席。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外航天工业体制模式的探讨,分析对中国航天的发展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