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25篇
航天技术   179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3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子力 《中国航天》2004,(1):31-35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辟了人类航天的新时代。为了在与美国的太空竞赛中继续保持“东风压倒西风”的优势,前苏联紧接着就投入了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准备工作。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被送入太空,初次实现了人类载人航  相似文献   
42.
动态新闻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4):134-139
动态新闻美国国防部策划建立太空军事联盟继2007年5月21日美国国防部成立“太空作战快速反应”联合办公室(the joint service OperationallyResponsive Space Office)之后,6月中旬,国防部“国防研究与工程主任办公室”(office of the Director of De-fense Research and Engine  相似文献   
43.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间活动商业化程度日趋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造卫星被用于民用通信、遥感和导航活动,具有了商业运作的属性。各国政府不再是单一的空间活动投资人,民间商业投资机构逐步成为空间活动的一个重要融资渠道。由于空间活动存在着跨越国界、进入太空、  相似文献   
44.
45.
1986年以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超导热”,超导技术获得飞速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超导材料与超导薄膜研究所取得的进展,探讨了超导材料在航天技术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6.
不明的前景     
庞士元 《航天员》2009,(6):37-37
人们对“阿瑞斯”火箭的未来充满了众多猜测,褒贬不一,它的未来到底如何?也许只有时间知道。  相似文献   
47.
雨水 《航天》2009,(4):60-61
2005年10月12日9时9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并于10月17日4时返回地面。我国首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的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为此,国内有关单位制作发行了各种航天邮品,这些邮品见证了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太空的伟大事业所做出的重大贡献。邮品受版面限制,不能一一列举,敬请谅解。  相似文献   
48.
我国是一个多灾的国家,为响应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决议,在90年代分步建立一个卫星减灾系统是必要的。这个系统由多颗不同轨道、不同种类的地球观测卫星和地面应用系统组成,以获取地球环境和灾害信息。该系统同时具有全国性的灾害资料广播及救灾指挥调度通信能力。本文分析了卫星减灾系统在灾害监测预报及减灾抗灾中的应用,并且对它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了预估。  相似文献   
49.
《中国航天》1999,(1):14-14,18
七七事变前夕,国际知名学者冯·卡门教授在清华大学筹建了中国第一个航空系。在五六十年代,清华大学为配合国家“两弹一星”研制,以发展航天技术为主要目标建立了工程力学系、自动控制系和动力系,为国家培养航天科技人才。在迈向21世纪的今天,通过发展航天科技,带...  相似文献   
50.
《中国航天》2013,(12):47-47
本刊讯 11月22日,电动车行业龙头企业新日电动车与中国航天基金会签约,成为行业内唯一“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这意味着,电动车将以拥有航天品质的“高富帅”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航天技术在电动车方面的“民用化”、电动车行业加速智能化将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