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25篇
航天技术   179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3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晓帆 《国际太空》2010,(2):15-18
50多年来,美国载人航天领域取得了众多成就,航天技术一直保持领先地位;但其载人航天计划的演变并没有遵循稳定的发展路线。美国载人航天计划主要经历了阿波罗计划、航天飞机计划、"国际空间站"项目和"太空探索新构想"。目前,奥巴马政府又计划出台新的载人航天政策,可见,演变过程与总统制的决策制度以及美国保持航天技术领先的政治目标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2.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值得中华民族自豪的日子。这一天,中国自己培养的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着中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成功升入太空,并于第二天安全返回,使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山也向世人展示了其独特的风采。  相似文献   
103.
人物素描曾经有记者这么描写他:这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一头银发,极显干练,一脸微笑,亲和谦逊,既具有科学家的严谨,又不失机智、风趣。他叫栾恩杰,是在航天领域耕耘近40载的著名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  相似文献   
104.
全球航天技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开始由最初的为军事和政府部门服务为主逐渐向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主转变。20世纪80年代,自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首次将其研制的“陆地卫星”中等分辨率的图片向公众出售开始,航天技术开始走进了千家万户,并且以一种无人预料的速度迅速发展壮大。航天技术的商业化拓展了产业链下游的卫星应用和服务业,  相似文献   
105.
1999年5月10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枚长征四号乙火箭将一颗卫星送上了太空,这颗卫星就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风云一号C气象卫星。如今它在轨正常运行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五年.这是迄今为止国内采用同步极轨卫星中运行寿命最长的一颗卫星。该星曾荣获国  相似文献   
106.
晓昊 《太空探索》2005,(1):28-31
导航定位很早就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从古至今,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明了多种导航方法,但都不十分尽如人意。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卫星导航技术应运而生,其实质是把无线电导航台搬到太空上去,因而能克服地面无线电导航台的先天不足,不受气象条件、航行距离的限制,且导航精度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107.
众眼看宇宙     
1609年,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首次将他自制的望远镜以准茫茫宇宙。400年来,在航天技术的有力支撑下,天文学家得以将一个个空间望远镜发射升空,与神秘的宇宙进行发射升空,与神秘的宇宙进行近距离的“亲密接触”。那么这些“亲密接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从这一期起,众眼看宇宙栏目将带您走入这个神秘世界。  相似文献   
108.
坚定不移地发展我国载人航天技术 探索和征服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发展航天技术、认识宇宙空间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挫折和困难都不会阻挡人类在探索宇宙空间的前进步伐。在人类科学探索的进程中,总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生命,失败  相似文献   
109.
2011年11月3日凌晨。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犹如两位舞者。以太空为舞台,以地球为背景,漫漫追逐,深深凝望,渐渐靠近,终于在1时36分,交会对接成功,如约牵手,一幕曼妙的太空华尔兹开始在距地球343千米的轨道上演。11月41日8时整,这两位舞者在经过短暂“分手”后.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交会对接技术是国际公认的航天技术难点,我国首次突破交会对接关键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就交会对接的技术难点和风险。  相似文献   
110.
一、快速空间响应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快速空间响应是当今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美国、俄罗斯等航天大国均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2001年11月,在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公布的"作战快速响应空间运输任务需求声明"的报告中,对快速空间响应运载器的概念进行了定义,那就是满足快速响应性、机动性、可操作性、经济性、生存性、灵活性和协同性等7个方面的性能,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