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31篇
航天技术   126篇
航天   1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IAC)将于2013年9月23日-27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由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国际宇航科学院(IAA)、国际空间法学会(IISL)联合主办,由中国宇航学会举办。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推动航天发展,造福人类社会(Promoting Space Development,for the Benefits of Mankind)。IAF被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聘为技术咨询机构。截止到2013年,IAF在62个国家和地区有246个成员单位。自1951年开始,IAF每年在有关成员国举行一次IAC,同时举办大型学术会议和宇航科  相似文献   
162.
阳春三月,暖风融融,春回地暖,万象更新。在这鲜花盛开、充满活力的日子里,中俄"给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写信活动"颁奖典礼在嘉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阳光小学隆重举行,同时也拉开了  相似文献   
163.
哈勃星空     
《飞碟探索》2012,(3):64-64
1.变化的星系许多宇宙的星系就像是我们自己的银河系,美丽的螺旋臂缠绕在明亮的核上。在美国航空航天局哈勃空间望远镜广角3号镜头拍摄的这幅令人震惊的图像中,底部显示了一个倾斜的星系,星系中心是闪耀在星系内的一颗恒星,顶部的中  相似文献   
164.
<正>2014年6月5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利用新型激光通信设备成功地从"国际空间站"(ISS)向地球传送了一段高清视频,此举将有助于极大提升未来深空任务的通信传输速率。回顾21世纪以来空间激光通信领域整体发展情况,欧洲和日本频繁开展多项演示和试验计划,俄罗斯也在2012年首次实现了"国际空间站"到地面的星地激光通信试验,而美国在演示试验方面稍显沉寂。自2013年底开始,美国开展多次星地激光通信试验,最长通信距离近  相似文献   
165.
李浩悦  陈杰 《太空探索》2011,(10):16-19
从2010年12月5日"格罗纳斯"M卫星发射失败以来,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俄罗斯航天发射遭遇了4次失败,损失了6个航天器。航天发射失败事件每年都会发生,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频繁出现并不多见,本文对这些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报道。  相似文献   
166.
齐郁 《飞碟探索》2012,(3):47-47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已经发现了新的证据,表明行星也许能够从死亡恒星的灰烬中产生。这台红外望远镜对一颗脉冲星,即恒星爆炸后留下的残骸的周围进行了扫描,发现了一个围绕其旋转的物质盘,它是由恒星在垂死挣扎时抛出的碎片所组  相似文献   
167.
俄罗斯政府新闻处2011年4月29日表示,现年53岁、刚刚被解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职务的弗拉基米尔·波波夫金被任命为俄罗斯联邦航天局长,取代担任这个职务7年之久的65岁的阿纳托利·佩尔米诺夫。近年来关于佩尔米诺夫即将离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的传闻不断,且在2010年底损失了三颗"格罗纳斯-M"卫星后招致  相似文献   
168.
《太空探索》2011,(1):38-39
国际空间站是国际合作的结晶,包括美国航宇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加拿大航天局、日本宇宙探索局和欧空局的11个成员国: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国。  相似文献   
169.
江山 《航天》2011,(6):13-13
美国太空历险公司已提出加大俄制“联盟”TMA载人飞船上的生活空间,用于开展8天的月球轨道商业旅游项目。太空历险公司是目前唯一提供轨道旅游服务的公司。2001年以来,它一直在同俄联邦航天局合作,利用俄“联盟”号飞船经营国际空间站商业旅游项目,已8次送7位富翁上天。  相似文献   
170.
天宇来风     
《航天员》2011,(1):6-13
中国CHINA航天员作业能力项目启动经科技部批准立项,我国载人航天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面向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及机制研究",近日在中国航天员中心启动。该项目旨在针对未来航天员长期空间驻留关键技术,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当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突破天地往返和出舱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