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8篇
  免费   538篇
  国内免费   279篇
航空   2331篇
航天技术   179篇
综合类   402篇
航天   19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三维可压缩混合层中扰动演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利用被动控制增强可压缩混合层中混合效率,本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三维可压缩混合层中扰动向下游的演化.通过在入口处引入不同的不稳定T-S波,给出了扰动随空间的演化过程,及马赫数对扰动演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马赫数较小时,扰动波增长很快,当马赫数增大时,扰动所形成的流向涡的强度会减弱.这一结论与流动稳定性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2.
大攻角非对称流动的非定常弱扰动控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顾蕴松  明晓 《航空学报》2003,24(2):102-106
 研制了一种新的大攻角细长旋成体非对称涡的主动控制技术, 即在细长旋成体头部施加非定常弱扰动来控制头部非对称背涡。应用七孔探针测量的空间截面流场揭示了非定常控制下非对称涡变成对称涡的流态特征。测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完全消除背涡的非对称性及其产生的侧向力, 并且有效控制攻角范围从30b直到80b。  相似文献   
53.
罗五美 《飞行力学》1996,14(2):70-74
过去已进行过多个机种的自由飞模型大迎角特性试验,但均为单一项目的试验,现介绍了将获取放宽静稳定度特性和气动导数两个项目综合于一个自由飞模型飞行试验项目中的情况,用脉冲升降舵激发起模型的纵向短周期运动,用参数辩识方法获取气动导数,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为从事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4.
采用神经网络误差反向传播算法,以旋翼涡环状态试验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桨叶负扭度对直升机涡环状态特性的影响,分析了负扭度变化对旋翼扭矩、拉力平均值及脉动幅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桨叶负扭度对直升机涡环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本文不采用平面假设来研究梁的弯曲自由振动,也不采用剪切型振动假设研究短粗梁的自由振动,而用弹性力学的位移法导出了梁的自由振动微分方程,并推导了简支梁的自振频率的统一公式,其特殊情况即为有附加假设的自振频率公式。  相似文献   
56.
本文用锤击法测定防空导弹液压能源小型燃气涡轮叶盘的模态参数,文中叙述模态频率高达5~18kHz情况下试件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措施,最后对试验结果作了分析,并给出受试叶盘的临界转速。  相似文献   
57.
俯仰振荡三角翼在非定常自由流中运动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已建成的国内首座非定常风洞内,研制了一套单自由度俯仰振荡实验装置,设计开发了一套对模型姿态和来流风速进行联合控制的软件。对一60°后掠三角翼模型进行了单独俯仰振荡运动和俯仰振荡与自由来流耦合运动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做单独俯仰振荡时,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值的影响只有在迟滞环出现后才起作用,而迟滞环的出现是由于翼面上的不同流态对外界扰动的反应时间不同造成的。非定常自由流对做俯仰振荡的三角翼气动特性有很大的影响,模型上仰过程中来流的减速,进一步提高了最大升力系数,推迟了失速迎角;模型下俯过程中来流的加速,则更进一步推迟了升力系数恢复到静态时的值。当翼面上产生破碎涡流时,非定常自由流的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8.
叙述了分别采用五孔探针、热线和激光三种流场测量方法测量旋流器模型内的流场分布情况,并得出基本一致的实验结果,从而为旋流发生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
将现代螺旋桨的改进升力线算法应用于空气涡轮性能计算,结合冲压空气涡轮结构特性对叶片模化作了局部改进,对一个冲压空气涡轮模型作了计算,与实验结果和改进升力线法的对比表明,局部改进后的叶片环量和诱导速度分布合理,计算精度和宽度有明显改善,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60.
以连续自由流电泳的区带电泳模式分离血红蛋白和细胞色素C,比较了不同缓冲液甘油浓度下的分离效果,确定了最终装载在神舟4号飞船上A3—2型电泳仪的电泳分离条件,通过地面和空间实验,初步探讨了微重力对连续自由流电泳分离的影响,并对电泳的分离产物做了多种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