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航空   74篇
航天技术   19篇
综合类   25篇
航天   4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51.
一种双变量模糊 PI 控制在航空发动机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某型航空发动机的性能控制,提出了一种双变量模糊PI控制算法,构造了双变量模糊PI控制器,研究它在航空发动机控制中的应用,探索航空发动机采用双变量模糊控制的规律,为航空发动机控制探索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2.
舰载机弹射起飞建模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舰载机弹射起飞过程由舰面滑跑和离舰上升两个阶段组成,各阶段舰载机的受力与约束不同。根据两阶段舰载机的气动特性和运动特性,建立了一种通用的舰载机纵向动力学模型确定其离舰速度、离舰迎角和预置舵偏角,从而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完成弹射起飞上升阶段的自动控制飞行。以某型机为例,建立了全量非线性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离舰上升阶段的控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与控制方案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3.
介绍了将电容测微仪用于陀螺马达参数测量的方法,通过使用单片机和霍尔元件传感器等对测试过程进行自动控制和数据处理,实现了测试过程的自动化,并能达到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4.
一种多计算机数据自动采集、处理和控制系统成功地应用于大迎角气动特性研究的风洞试验中,实现了大迎角非对称裁荷的主动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主要由硬、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包括:中心计算机、控制机、A/D 转换器、接口等;软件包括:数据采集、处理、控制及其算法等程序。其中主动控制部分能满足目标函数的控制要求。且干扰、误动作影响小,工作可靠性强。具有适应范围广、实现容易、成本低等特点,为测控技术多机网络实现计算机风洞测控技术应用积累了实践经验,给风洞-计算机一体化的研究提供了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55.
通过将有限矩形上的广义2-D Soesser模型转化为等价的代数方程,给出了有限矩形上所有输入均为该系统的可接受输入的充要条件;利用2-D Z-变换以及多项式矩阵的性质,给出了无限矩形上所有输入均可接受的充要条件。证明了当系统的输入矩阵行满秩时,只要系统在某个有限矩形上的所有输入均为可接受输入,则在无限矩形上的所有输入也均为可接受输入。基于矩阵的初等行变换,提出了确定广义2-D系统Roesser模  相似文献   
156.
本文研究了不确定线性离散系统的线性可镇定性,即是否存在一个能镇定不确定系统的线性状态反馈。首先证明了一个离散系统的二次稳定等价于其对偶系统的二次稳定,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离散系统二次可镇定的充要条件,该系统的检验可以转化为凸优化问题,最后给出了一个算例表明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7.
双基推进剂橡胶包覆层界面脱粘降低了推进剂工作性能,使其运行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针对此问题,设计并开发了一套由信号处理组件、自动化控制组件和智能诊断组件构成的敲击检测系统,旨在通过自动化控制与智能敲击诊断技术相结合,更加全面的获取待测件的状态,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敲击检测系统可以识别橡胶包覆层脱粘缺陷,并且当敲击检测分辨率为3~10 mm时,脱粘缺陷检测准确率≥87.5%;BP神经网络隐含层神经元数设置6或7时,故障识别效果良好,K-means聚类算法对敲击检测数据故障确诊率≥90%。综上所述,敲击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检测分辨率和准确率,可以实现对双基推进剂包覆层粘接质量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58.
光频标和氢原子钟联合守时的时间系统需要集成仪器控制、数据采集、原子钟性能评估等功能,解决光频标的有效运行率低对氢原子钟频率驾驭的影响,因此,设计了基于光频标的氢原子钟频率驾驭系统软件。软件使用可互换虚拟仪器驱动和网络通信实现设备间的数据交互,采用中位差(Median Absolute Deviation, MAD)方法的数据预处理策略完成测量数据的异常点检测,并利用Alglib数值分析和数据挖掘函数库完成核心程序编写。实验表明,在光频标的有效运行率为80%的条件下,氢原子钟驾驭后产生的时间信号与UTC的同步精度小于2.5 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