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6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134篇
航空   743篇
航天技术   363篇
综合类   199篇
航天   62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为准确获得插头锥套式空中加油过程中无人机与锥套的相对位姿信息,提出了机器视觉辅助的插头锥套式无人机自主空中加油仿真方案,开发了基于Open CV,Simulink及Vega Prime视景仿真技术的闭环仿真系统.研究了机器视觉识别跟踪锥套的图像处理算法,利用Kalman滤波算法估计无人机与锥套的相对位姿.仿真结果表明,机器视觉算法可以准确识别跟踪锥套,滤波器状态估计的收敛速度较快,无人机姿态角变化范围较小,保证了插头锥套式无人机自主空中加油的平稳安全对接.  相似文献   
902.
903.
围绕地外探测任务对全自主操控的需求,阐述了智能技术的引入对地外探测操控的重要意义。根据地外探测操控任务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总结出地外探测自主操控面临的挑战与难点,对现有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操控算法进行概括。以地外探测自主操控任务难点为驱动,对深度强化学习(DRL)技术在地外探测操控中的应用及成果进行了综述与分析,概括了未来地外探测自主智能操控发展中涉及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04.
微说热点     
《今日民航》2012,(9):16-16
国产大飞机有望2016年投放市场中国商飞董事长金壮龙近日透露,中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力争2014年实现首飞,2016年完成试航取证并投放市场。目前累计订单已有280架。C919大型客机是中国正在自主研制的新型150座级单通道窄体客机,是中国继运10后自主设计的第二款国产大型客机。@吴光辉:C919是系列化发展的飞机,将充分考虑其在高高原机场的应用,将来会发展加大航程型、缩短型飞机。@马天明:C919型客机的炭刹车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预示着中国大飞机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小编点评:期待不久中国的天空,国产飞机能强硬地分走波音和空客的一杯羹。  相似文献   
905.
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52年4月,是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现拥有国家级专家30余人,工程技术人员2200余人;并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历经50多年的艰苦创业,中航工业哈飞走出了一条从修理、仿制到自主开发、国际合作的发展之路。形成了多品种、多型号的航空产品系列,主要产品有运12轻型多用途系列飞  相似文献   
906.
907.
空间核动力平台是一种全新的电源推进一体化航天器,其电力系统具有三相交流输出、工况多且复杂、母线电压体制多等特点。为了解决空间核动力平台负载供电诸多难题,通过对系统功能、负载类型、母线体制、组成配置、工作模式、控制机制等方面论证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型空间核动力平台电力管理系统架构。其中,变配电系统从硬件实现角度解决了基于布雷顿热电转换系统输出为负载稳态供电问题,自主控制系统从软件控制角度解决了主能源、辅助能源等多能源间流动控制以及负载暂态匹配问题,这为未来空间核动力平台电力管理系统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08.
运载火箭捷联惯组全自主对准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运载火箭发射前通常通过光学瞄准确定初始方位角,采用捷联惯组自对准解算获取水平姿态角。以可实现简易、快速发射的新型火箭为背景,在发射场阵风等干扰引起箭体低频微幅晃动的环境下,研究了捷联惯组自主对准技术。分析了运载火箭全自主对准的特点,利用以惯性系为参考基准的解析对准法和卡尔曼滤波精对准方法,对高精度全自主对准技术和其在运载火箭上的应用展开了详细论述。开展了全自主对准试验验证,结合新一代运载火箭首飞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捷联惯组全自主对准技术可替代复杂的光学瞄准系统,实现运载火箭发射前初始姿态的确定。  相似文献   
909.
9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