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21篇
航空   631篇
航天技术   94篇
综合类   102篇
航天   13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变后掠机翼加载控制系统是一类复杂系统,具有非线性、弱阻尼、强干扰、以及刚性部件和弹性部件互相关联的特征。系统控制的难点表现在:当系统缺乏阻尼的情况下稳定振动、抑制关联干扰,并使得系统具有较高的加载控制精度。本文给出互相关联电液加载系统智能控制具有优良的动态性能和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22.
本文在简化的前缘涡模型基础上,沿涡轴分布点源,以模拟细长翼涡破裂对气动特性的影响。对一组不同平面形状细长翼的计算表明,用本方法得到的结果在定性上与机翼在失速迎角前后实际的气动特性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23.
采用双时间步方法求解三维可压缩非定常N-S方程,数值模拟了微型飞行器低雷诺数矩形扑翼的非定常绕流,首先将得到的结果与文献进行了对比,数据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然后针对不同的展弦比、减缩频率及初始攻角,计算了矩形扑翼的非定常气动特性及表面流态和动态压力分布,并分析了翼尖涡对扑翼非定常气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4.
微型飞行器小展弦比薄翼流场中的翼尖涡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虚拟压缩方法求解三维不可压缩N-S方程,数值模拟了无弯度、有弯度两类微型飞行器低雷诺数小展弦比薄翼的流场,将得到的结果与实验进行了对比,数据间吻合较好.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小展弦比薄翼的气动力特性,详细研究了小展弦比薄翼流场中翼尖涡的涡态结构及形成规律,在对小展弦比薄翼流场尾迹区的翼尖涡采用近似模型的基础上,对尾迹区翼尖涡的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翼尖涡是影响小展弦比薄翼气动力和流动分离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25.
环翼机具有前、后翼,前翼后掠,后翼前掠,机翼在翼尖处连接,形成一个环状结构。为了解环翼的气动特性及环翼的几何参数对环翼机气动特性的影响,本文在低速风洞中对3种不同几何参数环翼飞机进行了纵向及横向测力实验,其中包括前、后翼几何参数改变对气动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飞机相比,环翼机具有如下优点:诱导阻力小,失速特性好,操稳性能易于满足。实验得到的有价值结果,对环翼布局飞机的气动计算和合理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6.
基于CFD方法对微型扑翼翼型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CFD方法从扑翼设计的角度出发对扑翼的外形进行深入的研究.使用基于广义无限插值理论的代数网格生成方法开发适合扑翼运动的三维结构N-S动网格,并应用有限体积法结合双时间推进技术求解预处理后的低速三维非定常N-S方程,完成了对低速扑翼绕流的数值模拟.通过与文献算例的比较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文献[8]中介绍的一种混合翼型的相关参数变化对扑翼气动特性的影响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27.
单向加载疲劳机上燕尾形榫联接微动损伤试验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致建  朱如鹏  潘升材 《航空学报》1994,15(8):1017-1023
 利用变摩擦系数接触边界元方法,对等厚盘燕尾形榫联接表面的接触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依据其计算结果以及对分离出的榫头/榫槽的受力分析,设计一种在单向加载疲劳机上进行模拟实际工况的燕尾形榫联接微动损伤试验的试验件,将该试验件应用于实际试验,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28.
可变形翼战术导弹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变形翼技术的应用概况.重点阐述了其在战术导弹上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可变形翼战术导弹所具有的若干技术优势,总结出涉及可变形翼战术导弹研究的几项关键技术,指出其研究与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829.
在西北工业大学的低湍流度风洞中,采用升华法研究有无粗糙带情况下,45°后掠翼三维边界层内的横流驻波不稳定性及其转捩模式。在未引入人工粗糙带,雷诺数为5.50×105~1.65×106范围内,模型的转捩分界始终为位于最小压力点之后的一条直线,转捩由T-S波触发。当Re≥1.38×106时,对应最不稳定横流驻波的3.5~4.0mm条纹出现在转捩的上游区域,条纹间距与线化稳定性理论的结果吻合。当Re=1.65×106时,实验证实了横流驻波扰动对前缘粗糙度的极度敏感。考虑到抑制最不稳定横流驻波就很有可能抑制后掠翼飞行器上由其主导的转捩,在机翼前缘布置不同间距的粗糙带,研究其对边界层内横流驻波的影响。当Re=1.38×106时,2.5mm间距的粗糙带有效的抑制了3.5~4.0mm最不稳定驻波,该现象为后掠翼上的转捩控制技术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此外,当6.0mm、7.0mm和8.0mm的粗糙带被引入时,条纹间隔表现为3.0mm、3.5mm和4.0mm的谐波波长。  相似文献   
830.
变后掠变展长翼身组合体系统设计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可变形飞行器气动、结构和控制关键技术,在可变后掠角及展长的翼身组合体风洞试验模型系统设计与特性分析方面开展了研究。系统设计包括总体方案设计、近似理论分析与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结构与控制技术集成;特性分析包括结构特性、控制特性、定常与非定常气动特性的测试及其分析。结果表明:大尺度变形能显著改变飞行器的升力、阻力和升阻比等气动特性,进而使可变形飞行器能适应多种环境和任务,因而在全飞行周期中比传统固定外形飞行器具有更优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