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21篇
航空   631篇
航天技术   94篇
综合类   102篇
航天   13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01.
破译里海怪物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天翼”起飞 我国地效飞行器研制工作起步也是比较早的。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中船总的研究所和航空605所等单位,进行了有关问题的研究和小型实验样机的研制。经过40年的努力,船总的702所和708所已先后研制出“信天翁”系列和“小天鹅”小型地效飞行器,也叫地效翼船,其中,“信天翁”系列地效翼船具有在地效区以外飞行的能力。但上述型号都还处于试验样机阶段,进入实用化尚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802.
舰载机在航母上降落时,舰尾气流的扰动是影响着舰精度的主要因素.以变后掠翼舰载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操纵特性,设计了引人侧偏速率反馈的抗侧风飞控系统控制律,优化自动着舰引导系统轨迹控制器系统参数,并根据系统结构配置构建仿真系统.通过对比侧偏速率反馈引人前后的系统性能表明,引人侧偏速率反馈明显降低了舰尾流对变后掠翼舰载机的影...  相似文献   
803.
804.
本文用跨音速面积律对某翼身融合体进行修形设计,并通过三维欧拉方程对修形前、后的融合体气动力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的对比表明:在计算的马赫数范围内0.8≤M≤2.0,采用跨音速面积律进行优化设计能达到增升减阻的效果。  相似文献   
805.
栅格翼导弹流场混合网格N-S方程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结构和非结构混合网格技术,对栅格翼导弹黏性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预测其气动特性.计算的马赫数为0.7~2.5.用有限体积法和LU-SGS算法求解N-S方程.计算与实验数据以及栅格翼附近流场结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06.
串列翼飞行器由于其前后翼以及机身之间的相互干扰,气动特性复杂且难以预测。针对一款串列翼飞行器,以前后翼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变量,设计了五种气动布局,并使用CFD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对五种布局升阻特性与俯仰特性的比较及分析,发现前后翼垂直方向距离会显著影响整机升阻比、俯仰稳定性、气动中心位置以及压力中心位置。两翼间垂直方向上的距离越大,飞行器升阻比越高,且气动中心更加靠后。而在两翼间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前翼在下的布局拥有更高的升阻比,而前翼在上的布局拥有更好的俯仰静稳定性。  相似文献   
807.
通过昆虫飞行运动学测试系统测试了约束状态下蜻蜓、独角仙和鸣鸣蝉等3种昆虫飞行时的各项参数,分析了1个周期的扑翼过程、扑翼轨迹和翅膀变形等。蜻蜓的扑翼频率为22±3 Hz,独角仙的扑翼频率为30±5 Hz,鸣鸣蝉的扑翼频率为39±6 Hz;蜻蜓的翼尖轨迹为"8"字形,独角仙为类"8"字形,鸣鸣蝉为椭圆形;发现在下扑和仰旋阶段,翅膀形状近似为伞状,这种伞状效应能有效提高升力。研究昆虫飞行不同拍翅模式下的升力特性对微型飞行器的机动飞行设计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08.
李康康  陈巍巍 《航空学报》2020,41(11):423785-423785
为提高扑翼飞行器的升力和推力以提高其飞行性能,运用生物扑翼的仿生原理,研究扑翼飞行器的扑翼升力和扑翼推力随扑翼刚度变化的机理。借鉴"变刚度关节机构和平面转动冗余并联机构通过调节张力改变刚度"这一机构学原理,运用变刚度关节机构相互串联实现扑翼在扑动方向上变刚度,同时运用平面转动冗余并联机构实现扑翼在扭转方向上变刚度。建立扑翼的扑动关节刚度和扭转机构刚度随预张力变化的模型,并通过实验和仿真验证扑翼扑动关节刚度和扭转机构刚度随预张力的变化。研究扑翼的升力和推力与扑翼刚度之间的关系,验证了通过调节扑翼刚度匹配其扑动频率可以提高扑翼的升力和推力。  相似文献   
809.
基于RANS(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方法,采用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湍流模型和进排气边界条件,对翼身融合背撑发动机反推绕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探究得到反推气流动力影响下机体气动载荷的变化规律,并评估了不同发动机功率下反推的增阻效果,以及对进气道流场畸变特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反推气流会显著影响机体气动载荷的分布状况,发动机前方的机体表面压力逐渐增大,经过反推出流带后,表面压力急剧减小,沿展向其影响逐渐减弱;在一定范围内,反推气流的轴向折流角越大,对气动载荷分布的影响越剧烈,增阻效果也越好;轴向折流角和来流马赫数的变化会影响进气道流场畸变特性。   相似文献   
810.
针对翼身融合(BWB)背撑发动机布局民机的发动机与机体流动干扰问题,以项目团队研究的某BWB布局民机方案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方法研究了发动机进排气对全机低、高速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及其流动机理。结果表明:进排气效应主要影响飞机的高速阻力特性,随着发动机进气流量的减小,机体/短舱之间流动干扰加剧,机体零升阻力增加;进排气效应对低速状态升力和俯仰力矩的影响主要由发动机的抽吸作用对机体表面流动的干扰引起。发动机不同的进气流量会对全机的升阻力特性产生较大影响,在BWB布局机体/发动机一体化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机体与动力装置之间的干扰影响,同时权衡不同进排气状态对机体和发动机当地流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