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8篇 |
免费 | 140篇 |
国内免费 | 9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80篇 |
航天技术 | 249篇 |
综合类 | 29篇 |
航天 | 3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61篇 |
2011年 | 50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63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53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222.
针对编队卫星在构型重构和构型失效重组时发生碰撞可能性最大的两种机动工况,采用数学规划的方法对其进行防碰撞规避准则、规避策略和控制方面的研究;并通过系统可控性证明出无径向推力相对于全向推力,也可以达到目标相位点只是燃料消耗得多。对编队构型失效重组工况中备份星机动前停泊位置,进入编队位置选择和启动时刻选择以及故障星离开编队后,目标轨道确定等问题通过数学仿真的形式予以解答。仿真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真实可信、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223.
提出一个全新的八面体航天器编队构型,该构型体现出当前编队飞行多种轨道构型的特征,同时也适于作为空间演示试验的编队飞行模式。八面体编队构型的设计思路是基于C-W方程,轨道平面内沿航向编队构型可利用轨道动力学自然保持,正上方或正下方编队构型则需要依靠平面内控制来实现,垂直轨道平面的编队构型需要施加法向控制来实现。对基于C-W方程的悬停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精度分析,最后以低轨道航天器的八面体编队构型为例进行了数学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224.
针对编队卫星任务中起重要作用的星间基线指标,在考虑精度需求的基础上对用于确定星间基线的空间状态量进行了选择,建立了空间状态量与星间基线的关联数学模型,提供了误差分析方法,仿真给出了一定场景设置下的精度影响因子等指标以定量刻画二者之间的误差传播关系。基线长度仅与编队卫星的相对空间状态有关,而基线姿态角还与主星的绝对姿态有关;且由卫星空间状态得到星间基线的过程中误差放大。 相似文献
225.
在自主空中加油任务中,针对受油无人机(UAV)与加油机对接后形成的软管约束下的编队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领航-跟随的加油编队跟踪控制方法。首先,建立软管约束下加油编队运动学/动力学模型。然后设计非奇异终端滑模编队快速收敛控制器,以满足软管约束下加油编队的快速收敛需求;再考虑复杂气流和软管未知扰动,结合扩张状态观测器和PI型动态逆控制,设计无人机轨迹跟踪控制器,并基于Lyapunov稳定性分析证明闭环系统可实现有限时间的快速稳定。最后,通过数值仿真来验证所设计加油编队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26.
持久编队通信拓扑的优化是在确保多智能体使用持久编队控制方法保持队形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智能体之间的通信能耗。现有的方法可以最小化智能体的通信能耗总和,却未考虑均衡智能体间的通信能耗,而这会导致某些智能体提前退出编队。针对这一问题,以最大化队形保持时间为目标,研究了考虑能耗均衡的三维最优持久编队通信拓扑生成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通信拓扑离线优化机制,即选择一个合适的周期,在编队运动之前计算出每个周期内的通信拓扑,在编队保持队形过程中据此定期调整通信拓扑,从而避免在线计算和发布通信拓扑带来额外的通信能耗;而在离线计算每个周期内的通信拓扑时,先估计出每个周期开始时每个智能体的剩余通信能量,并据此更新网络拓扑中各通信链接的权重,再从更新后的网络拓扑中生成一个三维最优持久图作为本周期内的通信拓扑。其次,针对每个周期内的三维最优持久图生成问题,由于更新后的网络拓扑中的通信链路权重不对称,导致现有算法难以适用,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刚度矩阵和弧添加操作的近似求解算法,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其时间复杂度和证明了其有效性。最后,通过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并均衡各智能体的通信能耗,相比于所有对比方法的平均... 相似文献
227.
针对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对延迟鲁棒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将动态特性接近被控对象的参考模型作为前馈补偿器,从而改进系统性能的补偿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补偿方法效果明显,且对不确定的延迟扰动有一定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28.
无人动力伞航向控制中的延迟、惯性会导致单纯的PID控制器效果变差,甚至引起系统振荡。对此,提出了一种自适应ADRC-Smith航向控制方法。鉴于Smith预估器虽然能够消除系统延迟产生的不良影响,但其对模型的精度要求较高,因此采用自适应Smith预估方法将模型参数变化视为建模误差,对预估模型的过程增益作自适应变化,从而降低对模型精度的要求,而系统未知的延迟时间利用试验数据和三层BP网络离线辨识获得。为了进一步优化系统的调节过程,消除静态误差,将自抗扰控制与自适应Smith预估器进行了结合。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对具有延迟特性的无人动力伞航向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过渡过程性能、跟踪精度及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229.
本文以电机控制系统设计为例,把脉宽调制系统中脉宽延迟后的输出控制信号傅氏级数分解为直流分量、交流分量,直流分量主要影响控制器的设计,交流分量主要影响脉宽调制频率的选择,分析脉宽延迟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如何消除不利的影响,包括如何选取调制脉宽频率,如何改进控制器。 相似文献
230.
针对"长机-僚机"近距编队队形因风场扰动而不能保持期望队形的问题,首先,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队形保持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抵消因风场不确定性对无人机的横侧向和前行方向所产生的距离误差,同时能够保持无人机编队稳定飞行。其次,由于风场的不确定性会引起"长机-僚机"之间的动力学发生变化,因此设计了一种基于"长机-僚机"相对运动模型的自适应控制律用以估计风场在3个方向的大小,进而控制无人机之间的相对运动以消除风场不确定性所产生的距离误差并保持速度的一致性,最终实现保持期望的队形。再次,通过构建合理的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无人机编队在风场干扰下能够保持编队稳定飞行,同时"长机-僚机"之间相对横向、横侧向以及纵向的距离误差均接近零。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所提出的自适应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这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