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0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153篇
航空   947篇
航天技术   742篇
综合类   111篇
航天   94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在某卫星地面检测设备中使用BM3803处理器来模拟卫星中的总线控制端对远程终端进行检测,构建了比传统的Windows+1553B_PCI板卡方案实时性更强的卫星数据仿真平台。首先向BM3803移植了实时操作系统μC/OS II,设计了适用于BM3803的板级支持包,保证了软件的可在轨更新和任务的实时性,确定了用户任务与硬件高度分离的软件结构。在设计μC/OS II的用户任务时,充分利用BM3803和B61580的校验功能,提高了软件的可靠性。最后令本设计和Windows+1553B_PCI板卡方案完成相同的用户任务,对比可得本设计有更好的实时性,可满足卫星高层通信协议对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72.
针对多星近距离绕飞观测任务,建立了相对姿态轨道动力学模型,分别考虑了在椭圆、空间圆绕飞轨道上观测卫星的两种期望三角形编队构型,以观测卫星视线始终指向目标为期望姿态,采用基于四元数和角速度误差反馈的比例 微分控制律以及一种改进的基于人工势场法的制导方法相结合,对相对姿态及轨道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在控制律的作用下,绕飞过程中各观测卫星均能够有效地跟踪期望相对姿态和期望相对轨道;在空间圆绕飞轨道构型中,各观测卫星从初始同一位置出发后,在任意时刻3颗观测卫星构成的编队构型始终为正三角形,且正三角形的边长从零逐渐增大,最终等于期望正三角形构型的边长。  相似文献   
973.
位于地月平动点的探测器因为较差的观测几何,需要地基USB/UXB与天文VLBI长时间的联合跟踪数据获取稳定精确的轨道。提出了利用中国深空网双站共视跟踪平动点探测器,获取双程、三程测距及VLBI测量数据,解算探测器精确轨道的模式。以"鹊桥"卫星为分析对象,首先评估中国深空网对"鹊桥"的跟踪能力。然后分析不同观测组合模式下的定轨计算精度。结果表明:双站共视约束下,深空站每天对"鹊桥"跟踪弧长大于5 h;使用长于6 h的双站跟踪数据进行定轨,系统差的解算更有利于轨道精度提升;跟踪时长超过2天时,必须在轨道解算的同时估计光压系数,并有望实现优于百米的轨道精度。  相似文献   
974.
针对航天器编队飞行任务对相对运动控制的要求,研究了在分段常值推力控制下航天器受迫绕飞构型的设计与控制问题。首先,基于脉冲控制下的水滴悬停构型,提出了多段常值推力控制实现水滴悬停构型的打靶方程;将打靶方程转化为求解极值问题,采用最小二乘法来求解;分析了一段常值推力可行性。然后,以连续常值小推力控制方程为基础,推导了小邻域定理,分析了近距离相对运动条件下两段常值推力控制的可行性;针对可能出现求解精度差的问题,提出了小推力增量方程来修正精度,并证明在靠近理想解的情况下多次迭代可以趋近于理想解。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实现常值小推力控制下的水滴悬停相对运动。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常值小推力控制策略可行,研究成果完善了航天器受迫绕飞构型设计与控制的相关理论,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5.
卫星编队飞行技术的进展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闻新  张伟 《国际太空》2005,(1):9-14
20世纪90年代,基于卫星技术的编队飞行(也称编队飞行卫星群、伴随卫星群和虚拟卫星等)概念受到重视。美国航宇局(NASA)把编队飞行及其相关技术视为下一代可用的关键技术,相继开展了地球观测-1(Earth Observing-1,已于2000年11月21日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976.
徐菁 《国际太空》2005,(11):31-34
1 前言 在,人类环境和地球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欧洲为了表明它在制定区域性国际政策、提出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必要时商讨国际协议等方面的能力,已正式启动了“全球环境和安全监测”(GMES)计划.该计划将联合欧洲各自分散的对地观测力量,使其成为综合的观测网络,并能提供运营服务.  相似文献   
977.
反舰导弹攻击海面舰船目标时,通常根据目标的散射特征数据进行目标类型判定并做出决策。但是在高海况下:如果导弹横浪飞行,海浪对导弹命中目标的影响会变小,基本能保证可靠命中目标;但如果导弹顶浪飞行,则海浪会引起目标雷达反射截面积(Radar Cross Section,RCS)的起伏甚至突变,影响导弹对目标的锁定和判断。文章建立了不同海况和舰船目标的融合模型,并针对融合模型仿真计算了导弹不同突击方向时的 RCS,最终根据高海况时舰船横浪或顶浪航行的原则,按照捕捉概率最大的方向确定导弹的攻击方向。  相似文献   
978.
探讨了一种新的卫星编队自主相对导航与通信系统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案,提出了基于软件无线电的半双工CDMA测量通信一体化系统,实现自主相对导航和星间通信的一体化功能,通信数据和导航测量数据也统一在一个数据帧中传输,不需要独立的星间网络通信系统和增加额外的通信频段进行通信数据传输。系统采用S波段,详细阐述了系统架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系统性能,并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979.
针对多干扰系统同时干扰多部雷达的干扰资源分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直觉模糊集(IFS)和改进粒子群优化(IPSO)算法相结合的干扰资源分配方法。利用己方无源探测系统获得的敌方雷达参数,根据IFS理论得到敌方雷达的威胁系数;整合数据库中战场的己方干扰系统与敌方雷达系统信息,从空域、频域、极化方式和干扰样式4个方面定义了匹配度,表示己方干扰系统对敌方雷达系统的干扰效率,得到匹配度矩阵,结合敌方雷达威胁系数建立干扰目标函数;提出一种自适应调整权重、异步变化学习因子、针对离散问题的IPSO算法,并引入补偿粒子进行盲区搜索,求解出最佳干扰决策。仿真表明,本文提出的干扰资源分配方法相较于传统算法最优解正确率更高,且实时性更好。  相似文献   
980.
对转永磁同步电机(Antirotary PMSM)在采用矢量控制时,可等效为2个相同的电机串联,在同一个空间坐标系中控制。当负载突变时,两侧转子转速发生变化,由于PI调节速度较慢,两侧转子易发生失步现象,系统将不可控。为解决(Antirotary PMSM)的失步问题,选取对转电机在旋转坐标系下的d轴电流增量和q轴电流增量为状态变量,研究了适用于对转电机的模型预测控制,提出了对转电机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算法。该控制方法动态响应快,而且可以有效避免超调,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控制比传统的PI调节器动态响应快,可以有效解决对转电机的失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