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0篇
航空   91篇
航天技术   32篇
综合类   27篇
航天   9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为了模拟空间的分离过程,在地面上研制了具备五自由度的大型缓冲试验台,以此研究在对接分离过程中运输飞船和空间站相对分离速度、姿态角及姿态角速度等的变化规律。地面五自由度状态试验台获得的试验数据能否代表空间零重力六自由度实际状态,需要对分离试验台做分离性能分析。建立了地面环境及空间零重力环境两种状态下的理论分离模型,对比了两种状态下的分离过程和结果;同时还建立了两种状态下的全数值样机仿真模型,依据某工况下的试验条件,计算分析了运输飞船和空间站在分离过程中的运动特性。从理论和数值仿真两方面阐述了缓冲试验台在模拟分离时的情况,论证了利用缓冲试验台模拟空间状态下两飞行器分离过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2.
针对航海光纤惯导用缓冲基座的几何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使冲击试验前后由于缓冲杆复位误差和球铰磨损误差造成的动平台位姿变化最小,复位精度最优。首先,介绍缓冲基座的结构和复位精度的概念;之后,建立复位精度的模型,确定复位精度与缓冲杆复位误差和球铰磨损误差的关系;然后,根据复位精度模型,确定目标函数和设计变量,将结构优化问题转变为数值优化问题;最后,用模拟退火算法解决优化问题,并将优化结果与拟牛顿方法和步长加速法分别求解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选取模拟退火算法为最优方法。在球铰磨损误差限定为±0.01mm以内,缓冲杆复位精度误差限定为±0.05mm以内时,复位精度优于33.18″。  相似文献   
83.
从简化结构、提高实时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RT模式下的1553B总线接口。该总线接口硬件上以BU-61580为总线协议处理器,以FPGA为主处理器,在FPGA内部实现接口粘合逻辑,省去额外电路,做到无缝链接。软件上在接收端采用子地址双缓冲模式,保证数据一致性和正确性,发送端提出了发送双缓冲机制,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了数据更新的实时性。详细阐述了总线接口的设计和实现方案,并通过仿真和实验手段证明了该接口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4.
对两端收口复合绝热管进行了工艺方案分析,确定气囊成型工艺为优选工艺方案,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气囊成型工艺设计的原则,依据这个原则开展了典型样件的研制.结果表明:方案选择合理,工艺设计完整、可靠,产品满足各项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85.
飞机地面滑行随机振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莉  杨国柱  何庆芝 《航空学报》1993,14(4):126-132
 采用功率谱方法,讨论了飞机4自由度简化模型的地面滑行动态响应问题,并对前、主起落架油-气式缓冲系统的非线性特性进行线化处理,推导了解决此问题的解析方法,算例的计算结果与文献相符很好。  相似文献   
86.
某型飞机主起落架缓冲系统性能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飞机在着陆和不平坦的机场上高速运动时,都会产生较大的撞击载荷,为了避免载荷过大,现代飞机的着陆装置(起落架)都装有缓冲器.通常把缓冲器和轮胎组成的系统叫做着陆装置缓冲系统.  相似文献   
87.
浮空器悬停或飞行控制设计时,通常将风作为干扰项或阻力,螺旋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克服风的阻力,而浮空器携带的能源有限,因此浮空器设计时存在欠能源问题。根据平流层风场的特点,采用副气囊控制浮空器的高度,实现平流层不同高度的风场利用,可以减小浮空器的能源消耗。建立浮空器高度控制模型,采用反步法设计浮空器高度控制器,利用状态观测器对浮空器的模型误差和输入误差进行估计,并进行了仿真分析,证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有效控制浮空器的高度。建立浮空器高度控制时其囊体内外压差变化模型,仿真分析表明, 浮空器高度变化后,其囊体最终内外压差与初始压差相同。   相似文献   
88.
为有效利用从P70霍尔推力器放电通道进入缓冲腔的快电子能量,考虑两个磁场特征以提高缓冲腔预电离率。一是提高磁感应强度,二是缓冲腔内从气体分配器到放电通道方向的负梯度。采用FEMM有限元磁场计算软件,在不改变推力器电离和加速通道内优化磁场特征的前提下,设计的新型缓冲腔磁路满足上述磁场特征。放电实验结果表明,在新型缓冲腔磁路下放电电流低频振荡幅值更小。新型磁路有助于延长推力器寿命,有助于电离和加速通道内电离与加速区的分离。  相似文献   
89.
月球探测器着陆性能若干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着陆缓冲装置是月球探测器的核心组成,对其着陆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 是着陆器设计的重要环节。论文以四腿悬架式着陆器为研究对象,首先在综合考虑月面非线 性变形、反推火箭残余应力、姿态控制力等基础上建立了探测器倾斜月面着陆过程动力学方 程。其次,研究了月面摩擦系数、月面着陆倾斜角度、反推火箭残余应力、着陆速度对探测 器着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探测器着陆稳定性能伴随着月球表面土壤摩擦系数、月面倾斜 角度、着陆速度的升高而急速降低;探测器反推火箭残余应力虽能较大地减缓月面对着 陆器的冲击,但过大却容易导致探测器在月面反弹甚至翻滚。
  相似文献   
90.
月球探测器软着陆缓冲机构着陆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金宝  聂宏  赵金才  柏合民  博伟 《宇航学报》2008,29(6):1729-1732
铝蜂窝缓冲器是月球探测器软着陆机构常用缓冲装置。首先针对简化 二级蜂窝缓冲装置在LS\|DYNA中进行着陆过程大变形模拟仿真分析;其次对探测器机体变 形对着陆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探测器采用多级蜂窝缓冲装置,在着陆过程中 当第一级蜂窝材料完全压缩时,探测器加速度响应最大;由于探测器机体柔性变形改变了相 应连接约束的位置从而使着陆器着陆性能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