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54篇 |
免费 | 232篇 |
国内免费 | 14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385篇 |
航天技术 | 280篇 |
综合类 | 189篇 |
航天 | 4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56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62篇 |
2019年 | 84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62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55篇 |
2014年 | 81篇 |
2013年 | 75篇 |
2012年 | 112篇 |
2011年 | 97篇 |
2010年 | 84篇 |
2009年 | 84篇 |
2008年 | 88篇 |
2007年 | 102篇 |
2006年 | 89篇 |
2005年 | 85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79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123篇 |
2000年 | 72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45篇 |
1989年 | 79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太空探索》2003,(10):16-17
自从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口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空间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人类不仅制造出了各种各样、功能各异的卫星,而且还建造了空间站、实现了载人航天。 相似文献
72.
73.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是以中国为主、巴西为辅研制的中国第 1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它于 1999年 10月 14日顺利升空 ,第 2天 ,中国地面站就接收到该星传回的良好的地面图像。到 2 0 0 0年 12月底 ,卫星已在空间运行了 1年多 ,中国 3个地面站和应用中心获取了该资源卫星 9万多景遥感数据 ,经处理后得到了中国许多地区的各级遥感产品 ,供有关应用部门分析使用。它的发射成功 ,标志着使用中国研制的卫星获取实时遥感数据的开始 ,特别是首次直接获取了中国西部边陲地区的遥感图像资料 ,为开发西部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 概况“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相似文献
74.
对C250型18%Ni超高强度钢(C250钢)进行铸钢丸一次喷丸(单喷)和铸钢丸+玻璃丸二次喷丸(双喷),研究喷丸前后的表面形貌、显微组织和低周疲劳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单喷后C250钢低周疲劳寿命提高了接近2.5倍,而双喷后试样疲劳寿命提高3倍.喷丸表面的亚晶粒细化是提高低周疲劳性能的主要因素,二次喷丸带来的平滑化效果进一步提高了低周疲劳性能.平滑化效果减小了表面应力集中程度,使经过双喷后试样疲劳断口为单源疲劳断口,而未喷丸试样和单喷试样的低周疲劳断口呈现多源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75.
可重复使用飞行器再入姿态的区间二型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具有强非线性、多变量耦合特性的可重复使用飞行器(RLV),同时考虑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和外界干扰对飞行器再入姿态跟踪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二型自适应模糊滑模的姿态控制方法。首先,建立飞行器再入动态模型,并基于反步思想将控制模型转化为姿态角和角速率相关子系统。其次,将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和外界干扰视作子系统非线性项的一部分。再次,采用区间二型模糊系统逼近子系统非线性项,并结合自适应技术和滑模控制方法分别设计虚拟控制量和实际控制量。此外,引入一阶低通滤波器用以处理子系统虚拟控制律。通过Lyapunov方法的分析证明了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且飞行器姿态跟踪误差可收敛于原点附近的小邻域。最后,利用飞行器的数值仿真验证了所设计控制方法能有效跟踪飞行器参考指令,且对外界干扰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6.
围绕火卫一的准卫星轨道(QSOs)因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是火卫一探测任务最为实用的轨道。在平面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模型下,利用庞加莱截面和KAM环迭代方法探究了准卫星轨道的周期轨道族,并给出不同能量准卫星周期轨道的初始条件。针对火卫一周期准卫星轨道入轨,提出一种转移轨道设计方法:对准卫星周期轨道调整速度后进行反向积分,直至离开火卫一邻近区域,从而得到由火星环绕轨道向火卫一周期准卫星轨道的转移轨道,并调整转移轨道参数对燃料与时间消耗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周期准卫星轨道能量处于特定区间时,存在特定速度脉冲区间,可利用火卫一引力实现较少燃料消耗的轨道转移;在该速度脉冲区间中,通过选取较小的速度脉冲,可缩短转移时间。 相似文献
77.
统计分析了太阳第23周期间(2000年7月至2004年9月)在625~1500,MHz,2600~3800,MHz和5200~7600,MHz范围频谱仪观测到的Ⅲ型射电爆发. 给出了Ⅲ型爆发的分布、寿命、频率漂移率、偏振度和频率带宽. 结果显示, 频率漂移率和频率带宽的平均值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大, 寿命和偏振度的平均值既不是常数也不是在宽频延伸上保持均匀不变的.最多的Ⅲ型爆发分布在625~3800,MHz范围内, 且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多. 分析表明, 电子加速和能量释放地点主要是在分米波范围内, 这个频率范围的特征可能与分米波段上的磁位形有关, 并且与主耀斑地点附近磁重联区中的电子加速有关. 然而, 还有相当数量的Ⅲ型爆发发生在5200~7600,MHz范围内, 这个特征表明电子加速的地点是在一个日冕的宽范围中. 关于厘米relax-relax 分米波段Ⅲ型爆发的辐射机制最可能包含相干的等离子体辐射或电子回旋脉泽辐射过程. 相似文献
78.
9月29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马斯克称,该公司打算研制“猎鹰”9火箭一种完全可重复使用的型号。重新设计的“猎鹰”9火箭将采用能利用自身动力飞回发射场的第一和第二级。现有的一次性使用“猎鹰”9火箭目前正在为飞往国际空间站的一次关键性商业货运补给能力验证任务做准备。马斯克说,火箭重复使用是非常难的工程问题,太空探索公司并不能保证肯定能让“猎鹰”9火箭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但一旦成功,这将带来发射费用的显著下降。他说,现有“猎鹰”9火箭的成本约为5000万美元~6000万美元。所以,若火箭能重复使用1000次,该火箭发射的资本成本将只有约5万美元。 相似文献
79.
在平面工艺制造的功率型半导体晶体管芯片表面,发现高强度电场条件下存在跨越0.05 mm半绝缘硅带的铝迁移现象,对此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 通过开帽物理观察与分析、低温测试与烘干验证、迁移物质分析对比,确定了迁移现象中的迁移物质,同时分别取证环境温度、湿度、芯片表面污染物以及器件局部结构与此迁移现象的关联性,以此提出了迁移机理假说,为在不同的诱发条件下对此迁移机理进行确认和量化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0.
在GSM坐标系下, 利用TC-1卫星和Cluster/C1卫星上4s分辨率的磁场和热离子探测数据, 对中心等离子体片内的地向对流型高速流进行了统计研究(-19 Re < x< -9 Re, |y| < 10 Re, |z|< 5 Re). 统计结果表明, 地向对流型高速流会在15 Re以内出现``刹车', 在11.5 Re附近时出现``缺失'. 进一步对其速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 在中心等离子体片内的高速流, 其运动方向主要为地向, 晨昏和南北方向的运动明显较弱; 在对流型高速流的地向输运过程中, 其峰值速度没有明显的下降; 在近地13 Re以内, 等离子体片内的地向对流型高速流具有较强的垂直磁力线运动速度. 这意味着对流型高速流在近地15 Re以内的“刹车”不是由高速流晨昏或南北方向的偏转造成的. 高速流在11.5 Re附近时出现的``缺失'可能与在15 Re以内出现``刹车'密切相关. TC-1卫星和Cluster卫星的观测为了解中磁尾重联高速流地向输运过程及亚暴膨胀相触发提供了重要的观测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