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14篇 |
免费 | 397篇 |
国内免费 | 16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504篇 |
航天技术 | 220篇 |
综合类 | 196篇 |
航天 | 3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65篇 |
2022年 | 74篇 |
2021年 | 79篇 |
2020年 | 91篇 |
2019年 | 95篇 |
2018年 | 57篇 |
2017年 | 87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81篇 |
2014年 | 129篇 |
2013年 | 102篇 |
2012年 | 96篇 |
2011年 | 117篇 |
2010年 | 121篇 |
2009年 | 114篇 |
2008年 | 111篇 |
2007年 | 101篇 |
2006年 | 78篇 |
2005年 | 66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63篇 |
2002年 | 56篇 |
2001年 | 55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对疲劳缺口系数Kf的定义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综述,对目前已被普遍接受和广泛使用的一些典型Kf表达式作了系统的回顾和评述。按照不同的Kf表达式建立所作的基本假设可将Kf表达式大致分为平均应力模型、断裂力学模型和场强法模型三类。对以上三类模型的比较分析表明,平均应力模型是应力场强法模型的特例;断裂力学模型是建立在非扩展小裂纹基础上的,对应力集中系数较大的缺口较为合理;应力场强法模型是一个比较有前途的模型。 相似文献
272.
为了探究带有凹槽造型的涡轮叶片前缘结构的换热特性,采用瞬态热色液晶技术研究了凹槽对涡轮叶片前缘外表面换热系数的影响,获得了不同主流雷诺数以及湍流度下涡轮叶片原始前缘结构及带两种不同深度凹槽的前缘结构外表面的换热系数分布数据,并采用努塞尔数评估对比了三种结构下的换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原始前缘结构存在高换热系数区,随着湍流度的增大,高换热核心区显著增大;由于凹槽对滞止区域的流动产生了影响,带凹槽的前缘结构在不同工况下均表现出将原始结构高换热核心区分割为凹槽两侧突出边缘的高换热区和槽内低换热区的分布特征;凹槽可以显著降低前缘表面的换热强度,带浅凹槽的前缘结构在前缘表面的面平均努塞尔数相比原始前缘结构降低约7.9%~14.5%,带深凹槽的前缘结构相比原始前缘结构降低约9.1%~20.9%;与Reg=200,000相比,当Reg=150,000时,带凹槽的前缘结构相比原始结构的低换热优势更强。 相似文献
273.
用于叶片减振的压电材料分布拓扑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提出一种可用于实际叶盘结构的压电分支阻尼器拓扑优化方法,可以给出总质量受约束的压电材料在叶片上的最佳分布,达到尽可能大的模态阻尼比。通过理论推导说明:压电阻尼器所产生的模态阻尼比仅取决于模态机电耦合系数,且该系数只与压电材料的几何形状以及模态应力场有关。进一步结合压电本构关系,基于应力分量的线性加权给出了有限的压电材料在叶片上铺设位置“优先级”的判断指标。给出了基于叶盘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压电材料拓扑优化方法,通过替换单元类型和材料参数的方式对压电材料进行布置,并给出了多模态族优化、极化方向设置、电极铺设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在一个接近真实的叶盘模型上应用了此优化方法。结果表明,仅使用质量占叶片质量10%的压电材料,就可以为多个模态提供约12%的阻尼比。 相似文献
274.
为优化旋流燃烧室头部结构、提高其运行性能,针对三种旋流器文氏管和燃料喷嘴的组合结构和两种流通面积的旋流器,开展了常压下以甲烷为燃料的燃烧室性能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各头部结构的冷态总压损失系数与来流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燃料喷嘴插入文氏管的位置过深或过浅都会增大流动阻力,在来流速度9.7m/s条件下,喷嘴处于中等插入位置时总压损失系数降低6%左右;开放空间下,燃料喷嘴的位置越浅越利于火焰稳定,受限条件下这种影响被缩小,并且受限火焰的稳定工作范围明显宽于相同入口条件下的开放火焰;增大旋流器流通面积有利于降低总压损失系数、增强火焰稳定、减轻火焰筒壁面振动幅度,但不利于促进燃料和空气掺混,导致NO和CO的排放浓度都变大;在临近贫油熄火状态时,火焰筒壁面振动幅度加剧,明显高于稳定燃烧时的情况。 相似文献
275.
为了削弱级间泄漏流对压气机性能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Coanda型几何进出口的级间结构,并以一个亚声速单级轴流压气机为研究对象,数值模拟了5°,10°,20°三种不同级间进出口几何角度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级间进出口几何结构使得压气机流量和效率均略有提升。分析原因是级间出口泄漏流以较小角度与主流汇合,增大了静叶进口气流的轴向速度、径向速度,使得静子通道流动堵塞程度减轻,总压损失减小,扩压能力增强。同时,新结构还减小了级间泄漏流的流量系数,改善了级间封严效果。5°,10°,20°角度下的压气机效率最大分别提升了0.68%,0.63%,0.62%。 相似文献
276.
277.
278.
279.
280.
为减少径向预旋系统的流动损失,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盘腔进气位置的径向预旋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盘腔进气径向位置的增加,预旋喷嘴出口气流旋流比随之逐渐减小,径向预旋系统的温降系数及总压损失系数均随之逐渐增大。当旋转雷诺数等于7.9×106,盘腔进气位置由低位向高位变化时温降系数最大可增加525%,同时总压损失系数增加3.93%。径向预旋系统内比熵增主要发生在预旋喷嘴和共转腔,约占系统总体比熵增的80%。随着盘腔进气径向位置的增加,径向预旋系统总体比熵增降低,预旋喷嘴比熵增占比逐渐增大,共转腔比熵增占比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