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01篇
  免费   705篇
  国内免费   365篇
航空   8233篇
航天技术   1564篇
综合类   908篇
航天   3966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236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637篇
  2013年   610篇
  2012年   1140篇
  2011年   1030篇
  2010年   678篇
  2009年   903篇
  2008年   928篇
  2007年   788篇
  2006年   658篇
  2005年   807篇
  2004年   579篇
  2003年   537篇
  2002年   547篇
  2001年   502篇
  2000年   315篇
  1999年   262篇
  1998年   292篇
  1997年   193篇
  1996年   211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215篇
  1993年   199篇
  1992年   184篇
  1991年   164篇
  1990年   197篇
  1989年   173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导弹挂弹车液压系统主要包括液压驱动系统、液压转向系统和液压六自由度调整系统,它们是由各种液压回路组成,组装后的液压系统既要满足装卸导弹的各项技术指标,又要实现狭小安装空间中多种运动的互不干涉,还要保证导弹弹体的绝对安全,因此设计难度可想而知。本文首先介绍了挂弹车对液压六自由度调整系统的技术要求和回路原理,接着对调整系统的各可靠性回路以及在方案设计中所采用的可靠性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计算,最后外场试验证明了该液压调整系统的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82.
李树楷 《卫星应用》2000,8(1):10-19
遥感科学及技术系统的性质和应用领域反映了其一体化集成技术体系学科的特点。遥感在认识自然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成为形式成数字地球概念的重要基础。实现数字地球又迫使遥感召懊高效自动化方向发展。该文在分析以往遥感技术系统特点和能力的基础上,认为高效、自动化技术体系的建立将在理论、技术和方法上较之以往有突破才可能,这是一种巨型科技创新工程。根据国际化就及中国国情提出了星--帆--地一体化及“定性”、“定位”、  相似文献   
83.
第二届海内外华人航天科技研讨会在京举行(本刊讯)旨在促进和加强海内外华人航天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间的学术交流和相互了解,推动航天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探索中华航天发展未来的第二届海内外华人航天科技研讨会,于12月2日至4日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沛...  相似文献   
84.
晓滨 《国际太空》2001,(9):7-10
在军用领域 ,小卫星 (Small Sat)是构筑未来信息战不可缺少的角色。美军通过海湾战争初步试验了小卫星的军用潜力。战后进行的研究表明 ,小卫星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和快速重建能力 ,能有效提供战术支持。19 96年 ,美国军方提出了“空军 2 0 2 5作战构想”,其中指出由小卫星组成的分布式星座系统是为战斗人员提供实时不间断信息服务的主要手段 ,同时也是对付反卫星武器的有效手段。1 军用小卫星发展历史用小卫星完成军用任务的想法并非是新鲜事。美国首批军用卫星中有许多就是小卫星。在 2 0世纪 6 0年代初 ,小卫星提供了第1个军用通信系统和…  相似文献   
85.
从分析未来航空技术发展的总趋势入手,归纳出下一代歼击机的主要技术特征,提出为适应新形势的需求,作为年轻的设计师应当注意培养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86.
87.
88.
工程陶瓷的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工程陶瓷特种和常规加工技术的开发及应用近况。  相似文献   
89.
滕应杰 《航天制造技术》1993,(5):54-56,F003
依生产实践介绍表面安装技术(SMT)中的红外再流焊接的加热机理、焊接过程及焊接温度曲线的调整,列表给出红外再流焊接中常见的问题和原因。  相似文献   
90.
栾海 《国际太空》2001,(7):21-22
自 196 1年 4月 12日尤里·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以来 ,苏联和俄罗斯的载人航天事业已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但与此同时 ,俄航天专家现也清醒地认识到 ,载人航天不应成为俄全部的航天事业。面向未来 ,从实际出发 ,俄罗斯拟调整航天发展方向俄航空航天局局长科普捷夫认为 ,在过去和现在 ,俄罗斯对载人航天事业投入过高。目前 ,俄对载人航天的投入已超过其整个航天预算的 5 0 % ,而美国和欧洲航天机构在上述领域的资金投入比例分别约为30 %和 2 0 %。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 ,俄航天经费锐减 ,但即便是这样 ,俄仍通过与美国共同开发和平号空间站筹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