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31篇
航天技术   3篇
综合类   9篇
航天   9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信托作为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为什么信托能够作为企业的组织形式;二是信托作为企业组织形式经历了由盛而衰,然后再度崛起的过程,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以法经济学的视角观察会发现,信托与公司在资产分割及其所导致的债权人模式上是没有区别的,这奠定了信托作为企业形式的基础;而以企业理论观察,就会发现信托与公司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上的不同,即信托将控制权安排给了人力资本所有者,而公司则是将控制权安排给了非人力资本,这一不同导致了两者在治理结构与应用范围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是一种对经营者实施有效激励的制度创新,它蕴涵着深刻的经济学理论。以往的经济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说,但这些理论解说缺乏内在统一性,因而对该制度的经济学理论进行系统地分析成为文章的宗旨。  相似文献   
3.
消费者内隐认知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认知是个体以无意识的方式对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加工结果无法通过内省表达却能潜在影响个体行为。消费者内隐认知研究主要集中于内隐记忆影响消费者评价与购买决策,消费者记忆与启动效应方面的作用与机制,消费者内隐态度对行为的影响与预测作用,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经济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但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并不能解码中国经济增长之"谜"。华人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研究的理论成果日趋丰富,文章梳理了两位具有代表性的华人经济学家张五常和林毅夫的研究成果并进行简单评述,得出结论:在一个以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任何试图摒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去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之"谜"的任何努力,都无异于缘木求鱼。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经济学从古典时代到当今的一些流派中人们交往互动理论的思考原则进行梳理,对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中的完全理性假设渐渐受到其他社会科学的挑战作出佐证。目前经济学内部也逐渐修改了对理性人的假设,而学科间的交流也是经济学理性人核心假设必须加以改进和完善的必然结果。从而说明社会是如何得以可能的?这一问题仍然是经济学甚至整体社会科学进行研究时必先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的社会消费中,奢侈消费以其迥异于大众消费的昂贵性、稀缺性、符号性和可经济替代性特征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话题。奢侈消费有它自身形成的经济与社会原因及表现形态,与消费者的财富来源、社会资源的耗费等相关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奢侈消费不可避免、不可指责,最好的办法是对奢侈消费进行合理引导。  相似文献   
7.
公共设施投资的决策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设施投资的成本与产生的社会福利如何比较,社会效益的提高有多大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政府所关心。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结合公共经济学的原理与近几年出现的一些新观点做出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模型加以解决。本文就是基于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并结合了笔者的一些新的观点所作的常识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商品的使用价值所具有的社会属性,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体现着不同的作用。认真地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对于更好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更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运用犯罪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会计舞弊进行分析研究,必将拓宽人们对会计舞弊研究的思路,有利于人们对会计舞弊的深入认识和有效治理。在阐述犯罪经济学主要应用理论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对会计舞弊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在当前情况下治理我国会计舞弊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