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89篇
航空   647篇
航天技术   166篇
综合类   82篇
航天   23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一种数字化DS/BPSK扩频接收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新型数字化DS/BPSK(Direct Spread/Binary Phase Shife Keying)扩频接收机的设计.该接收机采用专用数字相关器为核心的硬件设计,并结合数字处理算法完成扩频信号的解调.技术上采用串并组合的伪码捕获、科斯特环载波跟踪、延迟锁定环伪码跟踪等方式,可通过软件算法灵活实现.该接收机具有综合性能强,及软件接口灵活的特点,可有效地应用于基于码分多址的多目标测控系统中.  相似文献   
72.
为了探究环量控制技术在飞行控制性能方面的优势,在定常流场中对定常射流环量控制翼型的控制力矩作用机理展开了研究,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单射流、双射流产生的虚拟舵面与传统舵面作用下的气动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并基于无舵面飞行器CCSCAOON对其气动力矩的控制特性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单射流作用下的虚拟舵面能够提供用于飞行器所需的滚转和俯仰力矩,且作用机理相似,控制性能优于传统舵面;无论是单射流还是双射流,在大迎角下虚拟舵面的气动控制特性较差,限制了环量控制的使用迎角;双射流较单射流而言,升阻比特性和控制力矩特性较好;双射流下的虚拟舵面通过调节下射流口动量系数,能够有效降低偏航力矩与滚转、俯仰力矩之间的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73.
环月轨道一体式星敏感器热设计及仿真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环月轨道条件下的一体式星敏感器的复合热设计方案。一体式星敏感器自身热耗集中,在环月轨道条件下受太阳辐射和月球红外辐射共同影响,散热条件恶劣。利用热管、热控涂层、多层和电加热器等热控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环月轨道条件下的一体式星敏感器的散热问题。通过仿真分析,星敏感器最高温度36.7℃,满足单机温度要求。  相似文献   
74.
二维喷管的初始流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采用大涡模拟方法与高精度混合WENO/TCD格式,对Ma=1.4的超声速平面射流初始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数值结果清晰地描述了超声速平面射流初始流场的结构特征,包括主涡环与激波结构以及它们演变过程.因主涡环内存在涡导激波对,激波与涡相互作用加速射流剪切层失稳,使剪切层首次卷起形成小涡的位置出现在涡导激波对后,此与亚声速射流情况不同.小涡串卷起成后,相继与涡导激波对相互作用,使激波出现明显的变形并加速主涡环失稳.   相似文献   
75.
武轩 《航天》2014,(1):10-11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零窗口"发射升空;1时49分,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其实,这只是奔月之旅第一步。从升空到在月球表面虹湾区软着陆,嫦娥三号要经历约13天的旅程,而到最终"玉兔"号月球车释放还得经过三个重要环节:地月转移段的轨道修正、精准制动进入环月轨道和环月轨道的动力下降。  相似文献   
76.
蔡金曼 《航天》2014,(12):F0002-F0002
据国防科工局消息,11月28日,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服务舱飞抵地月系统拉格朗日L2点,实施了地月L2点绕飞期间第一次轨道维持控制。在完成地月L2点探测活动后,服务舱将返回月球并进入环月轨道开展后续拓展试验项目。  相似文献   
77.
为分析光纤陀螺(FOG,Fiber-Optic Gyroscope)受外界环境变化温度影响导致产生Shupe误差,采用热电类比法对不同结构形式的光纤环(FOR,Fiber Optical Ring)模块进行热分析,比较对应的电路模型,提出并联的热容和串联的电阻是影响FOG温度性能的关键因素.采用有限元热仿真定性分析了并联的热容和串联的电阻对FOG温度的影响,验证了电路模型的正确性;在与热仿真相同条件下,通过温箱实验,将FOR温度变化与FOG输出性能建立关联.结果表明,通过加大FOR模块连接处的串联热阻和并联热容,可有效降低FOR的瞬时温差,尤其是较大的热容能有效减小FOR温变速率,从而减小Shupe误差,改善FOG的温度性能.   相似文献   
78.
武轩 《太空探索》2014,(1):10-11
<正>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零窗口"发射升空;1时49分,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其实,这只是奔月之旅第一步。从升空到在月球表面虹湾区软着陆,嫦娥三号要经历约13天的旅程,而到最终"玉兔"号月球车释放还得经过三个重要环节:地月转移段的轨道修正、精准制动进入环月轨道和环月轨道的动力下降。环节一:轨道修正在地月转移轨道,嫦娥三号依靠此前的动力沿着轨道高速飞行,需在地面的指令下进行中途轨道修正,以消除轨道偏差。嫦娥三号原计划进行3次轨道修正,分别是  相似文献   
79.
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航空工业机载设备重点企业和我国研制生产汽车零部件的骨干企业。研制生产的航空机载产品为所有国产飞机、发动机配套。在环控系统、燃油滑油系统、液压系统的子系统集成及成件的研制和生产上引领了国内的专业方向。在国内独家掌握模块化、高精度气动式座舱压力调节系统技术,在数字式座舱压力调节系统的研发上走在了国内前列。自行研制的离心式蒸发循环制冷系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大型运输机研制的数  相似文献   
80.
 建立了适用于双三角翼大迎角非定常分离流场模拟的数值方法,研究双三角翼俯仰振荡时的动态流场特性,给出动态流场结构和气动力性能随迎角的变化规律,重点考察了减缩频率、转轴位置、平均迎角和振幅等参数对动态流场迟滞效应和气动力曲线迟滞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俯仰振荡到相同大迎角时上仰和下俯的流场存在明显差异;减缩频率对气动力迟滞效应的影响相对大于转轴位置;平均迎角的变化导致双三角翼背风区流场结构呈现不同流态,而振幅的大小决定这些流态的数目,事实上俯仰运动时如果跨越的流态数目越多则流场结构的动态响应滞后现象就越显著。通过数值分析,有利于提高对双三角翼在俯仰振荡运动条件下的非定常特性和流场滞后效应等非线性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