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5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75篇
航空   714篇
航天技术   111篇
综合类   111篇
航天   20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复合材料机身壁板的纵向连接设计与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连接设计准则及机身压差载荷水平,开展了复合材料机身壁板的纵向连接设计研究。为提高壁板多钉连接结构分析精度及设计效率,发展了一种基于Fastener单元的钉群载荷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单钉失效分析模型,提出了一种壁板多钉连接区的失效评估方法。首先,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采用Fastener单元求解钉群载荷的可行性;然后运用Fastener单元分析壁板连接结构的钉载分配;最后基于钉载分析结果,对局部危险区域采用单钉模型进行失效载荷计算并进而评估壁板连接区的失效载荷。本方法特别适用于快速、有效地校核多钉连接区的连接强度。  相似文献   
42.
目的为解决传统PID控制控制参数固定、控制响应速度慢、超调量大,难以完成飞机自动驾驶仪俯仰系统控制的问题;方法分别设计LQR最优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并建立对应的Matlab控制模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阶跃响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飞机俯仰系统LQR控制器与模糊控制器比飞机俯仰系统PID控制器更好地实现对飞机俯仰角的控制,具有响应快速,超调小,误差小的优点;飞机俯仰系统LQR控制器比模糊控制器响应更快,跟踪性能更好;结论飞机俯仰系统模糊控制器在抗干扰鲁棒性、跟踪性能和稳态性能指标综合考虑上优于LQR控制器,更适用于实际的飞行环境。  相似文献   
43.
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发动机涡轮叶片内部带肋回转通道壁面的换热特性.用瞬态液晶测量方法测量了整个叶片内部三个通道的全表面换热分布.研究了不同的气流雷诺数情况下和三个出口不同的出流比情况下对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出流比情况下,通道的平均努塞尔数随着入口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大;在实验范围内,当进口雷诺数一定的情况下,三个出口出流比例为0%, 75%和 25%时整个通道的平均换热最强;在弯道处布置放射状的肋片,能够非常好地增强换热.   相似文献   
44.
在压气机试验中,经常出现压气机试验器的流量范围与试验件的流量不匹配的问题,在大流量压气机试验器上试验小流量试验件,其结果是录取不到邻近喘振边界的一段等转速线。为了达到录取完整等转速线的目的,国内通常采用局部关闭排气节气门叶片的办法。本文试验实例说明,由于关闭部分排气节气门叶片形成压气机出口通道局部堵塞,因而引起压气机试验性能的重大变化。在压气机试验乃至压气机试验器设计时,有必要注意这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5.
罗恩科  吴琪华 《航空动力学报》1993,8(4):371-374,419
本文针对航空发动机的转速控制系统 ,提出了以模糊控制理论 ,设计比较和积分自适应机构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并对系统进行数字仿真。结果表明 :这种自适应控制方法充分发挥了 PI控制和模糊控制的优点 ,不但使控制算法得到简化 ,而且使控制精度得到提高。因而 ,这种自适应方法对高阶、非线性或缺乏精确数学模型的被控对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6.
本文首先概述了当前民航客机的自动导航、进近、着陆的全过程。随着重点分析了波音737飞机利用SP-77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与仪表着陆系然的航向信标仪和下滑仪及机载无线电高度表等设备实现向跑道自动进近和自动着陆的工作过程,并系统介绍了在实现上述过程中,SP-77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自动驾驶仪横滚通道和俯仰通道控制逻辑的建立,系统工作电路的转换,系统的控制规律和工作特点。  相似文献   
47.
刘强  史忠科 《飞行力学》1999,17(2):58-63
提出了MIMO系统最优模糊控制规则自学习方法,并采用传统动态规划法确定出全局最优模糊控制规则,这些规则满足使模糊性能性能最小的要求,同时还讨论了规则的复杂性和工程实用性等基本问题。研究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48.
壁面粗糙度对微通道流动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孔介质模拟粗糙元,对不同雷诺数及截面尺寸下方形直管微通道的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粗糙表面的微通道内流流场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16%,表明采用多孔介质模拟粗糙元,使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微通道内的流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9.
典型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综合了一系列典型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的设计和性能估算方法, 给出了可行的设计原则.在满足流量、增压以及工作范围(起动性能和反压承受能力)的条件下, 给出了进气道进口、外压波系、内压缩通道、唇罩及隔离段的设计方法.采用此方法, 以H=22800 m、Ma0=6为设计点, 完成了一高超声速进气道的初步设计, 并估算得到了进气道性能参数、进气道的起动马赫数和反压承受能力, 对比CFD计算结果, 误差不大.通过该方法得到的进气道具有结构简单、流量系数大、压缩损失小的特点, 不通过优化即可得到性能较为良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50.
在新型超级冷却技术机理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模拟涡轮叶片冷却通道的物理模型,对新型超级冷却热驱动换热特性展开实验研究。主要研究了旋转条件下,新型超级冷却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热驱动换热特性。通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旋转速度、热流密度和冷气进口速度对新型超级冷却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随着它们的增大,新型超级冷却的换热效果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