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41篇
航空   384篇
航天技术   36篇
综合类   65篇
航天   1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1.
在对纳米α-Al2O3粉体的Zeta电位进行测量的基础上,采用无机电解质类分散剂(SHP),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油酸,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以及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异丙醇胺(DIPA)对纳米α-Al2O3粉体进行了分散实验,系统研究了超声分散时间、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浓度对纳米α-Al2O3粉体在水相介质中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超声时间的延长和分散剂浓度的增加,纳米α-Al2O3粉体的分散性均出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对于每一种分散剂均存在最佳超声时间和最佳浓度。纳米α-Al2O3粉体在水相介质中的最佳分散工艺为:超声时间40 min,浓度为1.5%的CTAC。  相似文献   
112.
本文利用硅烷偶联剂对纳米TiO2进行表面改性,并将改性和未改性的纳米TiO2按不同比例添加到聚氨酯涂料中,制备了纳米TiO2/聚氨酯复合涂层,实验结果表明,经硅烷偶联剂改性后的纳米TiO2在涂料中分散良好,粒径在100 nm左右.改性后的纳米TiO2能够有效提高涂层的耐盐水浸泡性能.当改性纳米TiO2添加量为3%时,涂层的耐盐水浸泡性能最好.该涂层在经过56天的盐水浸泡后,铅笔硬度从3H下降到HB,附着力从1级下降到3级,光泽度从120.9下降到99.6,耐冲击性能从22 N·cm下降到12 N·cm,在所有试样中下降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113.
先进云纹测量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介绍了高灵敏度云纹法的发展及其在结构和材料力学行为测量方面的应用,包括云纹干涉法、微米云纹法、纳米云纹法及其相移技术。介绍了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光测实验室近年来利用云纹干涉法在材料科学、激光焊接、微电子封装等力学行为测量方面的应用成果。讨论了微米/纳米云纹法分别在微电子封装、微机械系统(MEMS)、纳观变形场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4.
氧化锌是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光电子学的各个领域。随着纳米科学的发展。近年来出现越来越多的氧化锌纳米材料的研究。本文从静电能和弹性势能的角度出发,分析了ZnO纳米单晶从带状通过自身缠绕成环状的生长机制,从理论上说明了纳米环能够形成的物理机理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能生长出纳米环。  相似文献   
115.
采用HLG-5型纳米化粉碎机批量制备了纳米CuO。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CuO颗粒的结构、大小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别研究了纳米CuO的含量为1%,1.5%,2%,2.5%,4%对不同粒度AP的热分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CuO颗粒大小约为17nm,为单斜晶系,呈类球形。2%含量的纳米CuO对AP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可使64μm,6μm,1μm AP的高温分解峰分别降低83.0℃,81℃,55.4℃;表观分解热分别增加880J/g,617J/g,391J/g;反应速度常数提高数倍。  相似文献   
116.
纳米炭分对炭/酚醛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纳米级炭粉对炭/酚醛复合材料性能进行了改进。对纳米级炭粉加入后酚醛树脂的热解性能,材料的烧蚀性能、常温下力学性能、热性能及炭化后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的测定结果表明,材料性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热膨胀特性及高温下层间剪切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7.
纳米卫星的概念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卫星的由来在航天发展史上,由于受运载能力及技术水平的限制,早期研制的卫星都采用小卫星方案,其重量只有几十公斤。70年代末,由于大推力运载火箭的研制成功和设计与制造能力的提高,大型多功能卫星开始出现,卫星体积不断增大,功能也越来越复杂。随之而来的是成本不断攀升,风险逐渐增加。如一枚大力神/半人马座运载火箭连同所发射的侦察卫星价值可达10.5亿美元以’上,一旦发射失败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为此,航天界又将目光重新投向了小卫星。1984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项目局实施了全球低轨道信息中继(GLOMR)计划,在一年…  相似文献   
118.
纳米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9.
吴国强  孔宪仁  孙兆伟  王亚辉 《宇航学报》2006,27(4):751-754,760
结合卫星“微型核”的特点,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金刚石晶体的热导率与其厚度和温度的依变关系。采用平衡分子动力学的方法(EMD)模拟了晶向(001)的金刚石纳米薄膜法向热导率;采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NEMD)方法模拟了晶向(111)的金刚石法向热导率。模拟的结果表明:金刚石纳米薄膜的法向热导率显著小于对应大体积晶体的实验值,并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模拟范围内法向热导率与薄膜厚度呈近似线性关系;薄膜热导率在模拟厚度为2.05334nm时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模拟厚度为2.874676nm时,则随着温度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20.
微纳米表面和表层的完整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精密加工技术,测量和分析手段,及计算机科学的深入发展,对微纳米表面和表层完整性的评价日趋强烈.本文概括性地初步探讨了表面完整性评价时涉及到的具体评价性能和检测方法,并对几种常用的表面性能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