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61篇
航空   664篇
航天技术   37篇
综合类   84篇
航天   26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层扩展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赵丽滨  龚愉  张建宇 《航空学报》2019,40(1):522509-522509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在航空航天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分层损伤是层合板主要的损伤形式,一直是复合材料力学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从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3个方面对国内外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分层问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综述,重点介绍了单向复合材料I型、Ⅱ型和I/Ⅱ复合型层间断裂韧性测试方法和原理以及多向层合板分层扩展行为的试验研究。得到了表征和评价分层失效机理和扩展行为的纤维桥接模型、静力分层扩展准则和疲劳分层模型,并详细阐述了采用内聚力模型(CZM)、虚拟裂纹闭合技术(VCCT)和扩展有限元方法(XFEM)等先进数值方法模拟分层扩展的研究现状。最后,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层扩展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82.
混杂纤维缠绕壳体结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的混杂纤维缠绕问题。给出了混杂纤维缠绕层厚度比的确定方法。以网格理论为基础,得到了混杂纤维缠绕圆筒壁厚和爆破压强的计算方法以及混杂纤维缠绕封头的分析方法。算例表明,给出的设计计算方法可用于混杂纤维缠绕壳体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283.
何钦象  祖磊  李辅安 《宇航学报》2006,27(6):1350-1355
针对诸如环形气瓶等圆环状压力容器的缠绕,提出同时满足结构特性和缠绕工艺性的参数设计方法以符合实际工程需要。推导了圆环面纤维不架空和不滑移判据;根据内压作用下纤维螺旋加环向缠绕环壳的平衡方程,考虑截面厚度变化和缠绕初始条件,给出了均衡缠绕参数及线型的确定方法,讨论了在不同管径比和厚度比下该线型路径的稳定性;以螺旋向铺层的初始缠绕角和厚度为变量,对结构进行重量最小化设计。作为算例,对纤隹缠绕环形高压气瓶在爆破压强为40—80MPa的范围内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的均衡缠绕线型模式睛确可靠,满足纤维缠绕的基本要求,能充分发挥缠绕结构的力学性能。本文的设计计算方法可直接用于复合材辞环形气瓶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284.
研究了在湿热老化过程中,PBO纤维/环氧树脂单向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变化规律,发现PBO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具有不同于一般的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湿热老化特点。研究发现PBO纤维/环氧树脂单向复合材料在湿热老化过程中,相比温度而言,湿度对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复合材料在老化过程中吸水率增加的同时,弯曲性能相应降低。其主要原因在于PBO纤维的表面为化学惰性,表面形貌光滑,与环氧树脂浸润性不好,界面粘接力主要是较弱的范德华力。在湿热老化过程中,水分的吸收和渗透造成PBO纤维与环氧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的破坏,构成了该类复合材料独特的湿热老化特性。  相似文献   
285.
针对薄壁金属内衬碳纤维复合材料容器,采用网格理论设计和纤维发挥强度经验取值方法易导
致容器实际爆破压力远远高于设计压力,纤维强度实际发挥率高于设计值的结果。本文主要分析其原因并提
出解决途径和设计中的一些方法:一是可按纤维的实际复丝拉伸强度来进行复合材料工艺设计;二是可考虑计
算内衬和树脂基体对容器结构强度的贡献量;三是可对纤维强度性能离散性高的材料进行分类管理;四是可通
过开展等强度包络圈设计方法和封头部位的补强技术研究来改进。应用本文中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复合材料
容器纤维强度,降低成本,提高结构效率。
  相似文献   
286.
采用缠绕成型的方法制备了F-3A/ E 复合材料薄壁圆管,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树脂配方和增强
纤维对管件轴压性能的影响,并对缠绕管件的轴压破坏模式进行研究。同时与F-12/ E 复合材料进行了对比
分析。结果表明:(1)TH-1 配方适合F-3A 纤维制备复合材料;(2) F-3A/ E 复合材料缠绕管件轴压承载力比
F-12/ E 复合材料管件的高16. 5% ~23. 9%,且轴压性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3) F-3A/ E 管件轴压破坏形式
表现为脆性破坏,而F-12/ E 管件轴压则表现为韧性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287.
碳纳米管(CNT)是迄今为止力学性能最高的轻质材料之一,同时兼具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作为新一代高性能增强材料具有难以估量的发展潜力。特别是以连续碳纳米管纤维和碳纳米管膜为代表与树脂复合制得的连续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被公认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3代先进复合材料。本文围绕连续碳纳米管纤维、碳纳米管膜及其与树脂复合形成的复合材料,介绍其制备方法、控制技术、结构特点、力学与功能特性等国内外研究进展,揭示了碳纳米管有序增强体中独特的多级结构特征与多级复合强化机制,阐述了该复合材料应用特色,并展望其应用前景与潜能,以期为碳纳米管纤维复合材料革新未来航空航天超轻结构的多功能化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8.
段尊义  阎军  牛斌  辛星  赵国忠 《航空学报》2012,33(12):2221-2229
针对采用离散材料优化(DMO) 模型优化复合材料纤维分布时角度优化结果收敛率低的问题,将连续化惩罚策略与Heaviside惩罚函数引入传统DMO模型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HPDMO (Heaviside Penalization of Discrete Material Optimization)模型,从而提高结构的收敛率。建立了复合材料单层板基于最小柔顺性设计的优化列式,给出了多种离散材料构成结构的灵敏度信息求解方法。分析比较了DMO模型、连续化惩罚模型和HPDMO模型对最终优化结果收敛率、目标函数、迭代历史的影响。数值算例表明,改进的离散材料惩罚模型不但可以显著地提高优化结果的收敛率,给出清晰的优化构型,而且可以通过较少的优化迭代步数实现这一结果,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优化设计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89.
研究了固化温度对苎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比研究了平纹苎麻织物、单向苎麻纤维和单向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环氧树脂3233分别在120℃,140℃和l80℃固化2h后,其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没有明显的变化;而基于环氧树脂3233的苎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120℃和l40℃固化2h后力学性能相当,但是在180℃固化2h后,强度明显减小,模量变化不大;单向苎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要远远大于平纹苎麻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单向苎麻复合材料uRamie-3233-120的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分别为154.0 MPa和35.6 GPa,而苎麻织物增强复合材料fRamie-3233-120分别为95.0 MPa和9.2 GPa;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也会高明显高于苎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  相似文献   
290.
SiC纤维因其具有优异的特性,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尽管如此,已生产的SiC纤维不是纯的SiC,其组成中含有不同组分的Si、C、O等元素,在1300℃以上,β-SiC微晶会长大,同时氧的存在会使纤维释放CO和SiO等气体,从而限制了纤维在更高端领域的应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未来研究方向和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