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9篇 |
免费 | 256篇 |
国内免费 | 6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731篇 |
航天技术 | 40篇 |
综合类 | 81篇 |
航天 | 2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53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通过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浇注体及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单向层合板在不同温度下的静态力学性能,并讨论了温度对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最后对材料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纯树脂浇注体拉伸、压缩性能受温度影响比较明显,且拉、压性能不同.对于拉伸性能,相对室温均值(20℃),160℃环境下模量均值及强度均值降幅分别为31.73%,44.71%,200℃时又分别下降了21.15%,20.37%;对于压缩性能,相对室温均值,160℃下模量及强度均值分别下降了26.67%,44.40%,而200℃时继续下降了6.66%,12.40%.层合板的纵向拉伸性能受温度影响较小,在200℃内,纵向模量与强度最大变幅分别为2.82%和2.53%,且材料断口从室温下的"毛刷"状变为了沿轴向劈断.材料的横向及面内剪切性能受温度影响较大,且应力-应变曲线存在明显非线性,但横向试件断口平整、面内剪切试件无明显紧缩现象,即均表现为脆性断裂特征.另外,相对室温均值,在160℃时,横向及面内切变模量分别下降约32.96%,41.25%,强度分别下降约15.83%,30.96%;在200℃时,横向及面内剪切性能继续下降,模量降幅为16.83%,22.52%,强度降幅12.24%,11.01%. 相似文献
282.
本文提出一种用于分析纤维缠绕结构(宏观)的等效弹性模量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本文首先基于纤维缠绕微观结构的特点建立代表性体积单元(RVE),并在此模型中计人纤维束交织现象的影响,对各个工艺参数(缠绕角、纤维束起伏区、交叉面积)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然后对经典层合板理论与等效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指出经典层合板理论计算存在的误差与纤维束起伏区几何参数具有很大关系;最后利用等效均匀化理论得到缠绕结构的宏观弹性模量,并与试验值进行对比,验证了本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83.
针对纤维缠绕成型过程中存在纤维交叉起伏结构,导致纵向缠绕层纤维发挥强度不理想问题。构建了考虑复合材料多尺度结构特征的宏-细-微观跨尺度模型,开展了基于纤维细观尺度的渐进损伤实效行为研究,实现了结构失效状态及强度折减系数在不同尺度间的传递,最终预示了纤维缠绕壳体损伤失效。制备了直径300 mm的纤维缠绕壳体并开展水压打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跨尺度方法预测爆压值与实验测试值误差为1.4%,且所得整体应力分布较传统层合建模方法和实验值更为吻合。该分析方法可以为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壳体精细化设计分析提供参考价值,提升了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壳体工艺-设计一体化技术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284.
通过对某型飞机外翼下壁板与肋典型连接厚件疲劳试验的破坏件进行断口金相分析和试验特征分析发现,在多种应力综合作用下,处于三向应力状态下的螺栓孔内壁形成疲劳源,最终发生疲劳断裂,且在出现裂纹之后,裂纹扩展寿命很短. 相似文献
285.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自紧工艺对碳纤维缠绕复合气瓶的应力分布和疲劳性能的影响。基于ANSYS商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考虑气瓶封头部分碳纤维缠绕层的角度和厚度沿封头子午线的连续变化,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分析验证了54 MPa自紧压力对复合气瓶零压和35 MPa工作压力下内衬和复合材料缠绕层应力的影响,并利用Coffin-Manson公式预测了复合气瓶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自紧后复合气瓶内衬在工作压力下的最大应力减小了29.1%。有限元计算的疲劳寿命结果与实验测定结果之间的误差<8%,验证了有限元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86.
刘谦%李嘉禄%李学明 《宇航材料工艺》2000,30(1):55-58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比较和分析研究 ,客观地评价了三维编织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纤维表面编织角、纤维体积分数和纤维束细度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7.
纤维缠绕壳体在生产前必须求得缠绕角、线型、缠绕层次、挂轮比等诸多参数。目前采用的是人民计算及查找的设计方法。该方法过程繁琐,效率低下,稍有不慎就会发生错误,且必须全部重新进行设计。为此,作者开发了一套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的系统。该系统提供了有关算法及Visual Basic源程序。使用该软件,可在计算机上完成纤维缠绕壳体参数的设计工作,大大提高了设计者的工作效率。该软件使用方便,设计结果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288.
介绍了纤维及预制体成型、高温处理、界面技术、基体致密化及后处理等工艺因素对碳化硅基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基体密化工艺是影响复膈材料性能最为主要的因素,化学气相渗透工艺制备的碳化硅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明显高于其它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预制体高温处理可提高纤维在基体复合材料及使用过程中的高温稳定性,减少纤维/基体界面的热应力,但高温处理会引起纤维强度大幅度下降,在高温处理前先进行中间相涂层处理,不仅 相似文献
289.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