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2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97篇
航空   601篇
航天技术   238篇
综合类   80篇
航天   54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离散粗糙元诱发边界层转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直升机转子叶片模型表面离散粗糙元诱发边界层转捩问题开展了实验研究,分析不同雷诺数下粗糙元尺寸参数对转捩位置的影响。实验在中航工业气动院直升机转子叶片模拟装置进行,在模型转子叶片表面布置不同尺寸的离散柱状粗糙元,利用红外热像技术探测边界层转捩,并提出一种基于湍流/层流区域面积比的转捩位置判定准则,目的是实现边界层转捩位置自动识别,进而分析粗糙元尺寸参数对转捩位置的影响。实验转速为300至600 r/m,对应叶尖切向速度为25~40 m/s。实现了对旋转叶片边界层转捩位置的定量测量,通过实验验证,转捩位置判定算法正确可靠,初步得到了不同高度 DRE 诱发转捩位置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随着粗糙元高度的增加,转捩位置逐渐靠前。  相似文献   
52.
基于ARM的移动机器人红外测距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机器人安全蔽障,设计了一种基于S3C2440A微控制器的红外测距系统,具体介绍了该测距系统的硬件结构、软件设计及其工作原理。S3C2440A内部具有8路模拟信号输入的10位ADC,将红外测距系统测得的模拟信号输入,通过A/D转换后输出。  相似文献   
53.
《航天器工程》2010,(3):27-27
据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网站2010年5月10日报道,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系统(NSG)近期宣布,第二颗天基红外系统(SBIRS)高椭圆轨道卫星-2(HEO-2)的载荷及其地面系统已通过技术情报(TI)任务运行许可。管理NSG的国家地理情报局对SBIRS满足TI任务所需的精确、及时、可靠和明确的TI数据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4.
红外探测器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于2012年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批准成立,并正式投入运行,依托单位为中航工业空空导弹研究院。该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有:●阵列焦平面探测技术●双色及多光谱探测技术●低温与真空技术●探测器仿真与测试分析技术实验室主要承担国防科技与型号发展和未来武器装  相似文献   
55.
《航天器工程》2011,20(6):117-117
据国防科技信息网消息,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网站2011年9月21日报道,美国空军商业托管的红外凝视遥感器(CHIRP)于9月21日从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场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56.
57.
小而强大     
egg 《今日民航》2013,(9):106-107
浓缩的都是精华!东西可能不起眼,但用过之后却发现大大方便了生活,小设计中有大智慧。01超迷你便携熨斗这是一个手掌大小的超迷你熨斗,可以放在口袋里随身携带,出门在外,衬衫裙子褶皱后,用它夹住褶皱部分,开启电源,即可熨烫好。依靠3节AA电池供电,也可通过USB充电。  相似文献   
58.
不久前,有一位天文学家宣称,他发现了一个围绕着恒星运行的巨大行星。自从1995年以来,已经有500余颗行星被发现。而现在,有两位美国天文学家说,他们有证据证明,有一个行星更接近于我们的太阳系。这个行星拥有木星般大小,但即使是这样,我们的肉眼也看不见。而天文学家之所以肯定这个行星的  相似文献   
59.
环境减灾-1A、1B卫星于2008年9月6日发射升空,至2013年7月20日,2颗卫星的4台宽覆盖多光谱CCD相机、1台超光谱成像仪(HSI)和1台红外相机(IRS)已在轨稳定工作近5年,共获取超过61万景2级地面遥感图像数据。文章对在轨运行的光学载荷遥测参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DC/DC电压遥测变化量不超过5%,关键光机部位温度遥测变化量小于2.25℃,转动部件电压和电流遥测变化量小于1%,遥测参数均在设计范围内,显示光学载荷在轨稳定正常工作。最后,综合分析了光学载荷图像数据应用情况,分析表明:光学载荷图像数据具有较强的地物影像分类、提取和分辨能力,与国外同类卫星比较,水体识别符合度达到90%以上,旱情分级符合度大于66%,光谱分辨率达到5nm,积雪范围提取精度达到90%以上,在各类应用领域发挥了较大的效能。  相似文献   
60.
《飞碟探索》2007,(4):5-5
根据NASA的斯匹策红外太空望远镜的一项最新观测,2007年2月18日,在螺旋星云中心的一颗死亡恒星附近,一些彗星发生了碰撞,激起的灰尘盘围绕在恒星周围35天文单位~150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等于日地间的距离,约1.5亿千米)的2巨离范围内。该发现发表在2007年3月1日出版的《天体物理》杂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