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2篇
航空   129篇
航天技术   7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为研究航空发动机进气压力畸变试验中数据处理方法对面平均紊流度计算结果的影响,通过分析涡扇发动机进气压力畸变试验数据,得到了不同取样时间及不同滤波截止频率对面平均紊流度计算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只有合理选择取样时间及滤波截止频率,才能保证所计算面平均紊流度的准确性。本研究为进气压力畸变试验中面平均紊流度的计算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52.
屈香菊  王娜 《航空学报》2007,28(6):1323-1326
 针对民用飞机在随机大气扰动下的乘坐品质问题,研究更符合实际的乘坐品质评价指标和方法。从大气紊流强度的概率特性出发,依据飞机对大气紊流响应与乘坐品质C准则之间的关系,推导了飞机乘坐品质C准则的概率指标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大气扰动的功率谱响应,给出了准则的计算方法,并以Boeing747飞机为例,具体说明了算法的实现和计算过程。所建立的乘坐品质的概率指标比传统的C指数更符合实际,计算方法简单有效,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3.
黄海明  赵坚行 《航空动力学报》2007,22(11):1826-1832
数值研究纵向隔热屏加力燃烧室的在三维贴体坐标系下燃烧整体流场,所用的数学模型有:k-ε模型、EBU-Arrehenius和二阶矩紊流燃烧模型及六通量模型等.数值分析两种不同几何形状、进口气流参数分布及紊流燃烧模型等对加力室内各气流参数、隔热屏和加力室筒体壁面温度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比较表明:不同几何形状对加力室紊流燃烧流场的影响要比进口气流参数分布大些,二阶矩模型更适用模拟紊流燃烧流动.   相似文献   
154.
徐力平 《航空学报》1989,10(2):44-51
 对一个分离后的二维超音速剪切流进行动态纹影——光子相关测量,得到了剪切层中大尺度涡的迁移速度以及由大尺度涡流诱导的剪切层自维持振荡频率。同时由光子相关测量可以估算剪切层中紊流动能的分布。发现了高速剪切层中大涡结构的某些特殊性质。结果表明这一测量方法在复杂高速流动的测量中具有潜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5.
三维弯管内分离流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承  郭荣伟 《航空学报》1994,15(9):1095-1099
通过热线测速系统对三维90°弯管分离流场的气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分离流场的测量及观察,给出了时均速度、脉动速度、雷诺应力的大小等数据。结果表明:在管道的中心线附近远离分离泡区域的紊流可以看作各向同性的;而分离泡与主流的过渡区域表现为强烈的各向异性;回流区的平均速度场分布与紊流度无关,回流的雷诺剪应力大小与当地平均速度无关,回流不是来自很远的下游。  相似文献   
156.
紊流附面层测量数据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空气动力学和航空发动机工程技术领域,附面层试验和测量是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本文中介绍了用半经验理论处理附面层测量数据的计算方法,叙述分析计算原理、公式及计算过程。实际应用表明,与传统计算方法相比,它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可供计算测量的附面层特性参量δ,θ,δ_e,H_c和C_f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