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航空   97篇
航天技术   43篇
综合类   21篇
航天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系留气球现已应用到许多领域,针对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些无法用实验手段进行验证,因而采取计算机仿真加以研究。介绍了系留气球的工作状况,描述了空中逃逸的飞行过程,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的数学方程式,仿真了升空高度和升降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对同型系留气球的设计方法提供参考,为浮空器使用安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2.
以某型号具有倒“Y”型尾翼布局的系留气球为算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在保证尾翼的布置形式及安装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对尾翼参数的气动设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3.
84.
系留气球载雷达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系留气球载雷达系统的优势和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详细描述了各部分的组成,最后介绍了该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5.
为保证系留气球平台在空投着陆中的安全,必须对其中的压力气瓶进行缓冲分析与实验。文章采用蜂窝纸板作为气瓶缓冲材料,采用LS-DYNA软件,并依据蜂窝纸板实际参数处理材料模型,仿真分析了在不同蜂窝纸板厚度、不同跌落速度和不同着陆姿态下的缓冲过程。根据仿真结果,设计了蜂窝纸板缓冲结构和加速度检测模块,采用吊车起吊跌落进行了实验验证。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蜂窝纸板厚度为500mm,跌落速度低于10m/s时,气瓶缓冲后加速度低于20gn,可满足空投着陆应用要求。文章基于LS-DYNA的蜂窝纸板缓冲有限元分析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对于气瓶类装备的着陆缓冲结构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6.
空间系留卫星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于绍华 《宇航学报》1992,9(2):87-94
  相似文献   
87.
幽游 《太空探索》2005,(8):30-31
欧空局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号拍摄了这些地球和月球的红外和可见光圈像,图片拍摄于2005年3月4日和5日.当时探测器正在去往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途中.刚好在此时飞过地球。  相似文献   
88.
为验证板式贮箱蓄液器的蓄液性能,搭建了蓄液器模型试验系统,针对蓄液器模型的蓄液性能和流体传输行为进行微重力落塔试验研究,得到微重力环境下蓄液器的流体蓄留和传输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楔形蓄液器,双圆锥形蓄液器具有更好的蓄液能力,对于双圆锥形蓄液器,承受侧向加速度时仍具有良好的蓄液能力,合理设计蓄液器结构可有效地蓄留液体并控制液体传输速度.该试验成果不仅为新型板式流体管理部件设计优化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空间环境下流体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9.
“云霄塔”(SKYLON)是一种类似于航空飞机的空天飞机,它可从跑道上起飞、入轨,在返回再入大气层之前执行如发射卫星、向空间站运送成员或供应品等任务。采用滑翔返回并着陆于传统跑道上。不同于当前的天地往返系统,“云霄塔”能完全重复使用,可执行操作飞行任务达200次。  相似文献   
90.
为验证板式贮箱蓄液器的蓄液性能,搭建了蓄液器模型试验系统,针对蓄液器模型的蓄液性能和流体传输行为进行微重力落塔试验研究,得到微重力环境下蓄液器的流体蓄留和传输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楔形蓄液器,双圆锥形蓄液器具有更好的蓄液能力,对于双圆锥形蓄液器,承受侧向加速度时仍具有良好的蓄液能力,合理设计蓄液器结构可有效地蓄留液体并控制液体传输速度.该试验成果不仅为新型板式流体管理部件设计优化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空间环境下流体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