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8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53篇
航空   943篇
航天技术   80篇
综合类   59篇
航天   23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李磊  张俊  蔡歆 《航空动力学报》2017,32(9):2260-2264
主要介绍了电容式叶尖间隙测量系统的各组成部分,间隙测量设备在离心压气机试验件上的安装方式和标定方法。通过对离心压气机试验件的叶尖间隙进行实时监测, 获得了离心叶轮进口、中间和出口截面叶尖间隙随转速增加而减小的关系,保证了试验的安全性和试验件的完整性。分析叶尖间隙和转速关系可以为后续减小叶尖的冷态间隙和优化离心叶轮叶尖流道和叶轮外罩流道提供试验数据支持,叶尖间隙测量技术在离心压气机试验件上的应用为确定最佳的叶轮间隙及以后的型号研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12.
为了提高陀螺加速度计的标定精度,有必要对交叉二次项进行精确的标定。提出了一种陀螺加速度计交叉二次项在精密线振动台上的测试方法,通过分析陀螺加速度计的测试原理建立了包含交叉二次项的误差模型。利用分度头将陀螺加速度计翻滚到不同的位置,测量陀螺加速度计进动整周期的相关时间参数和输出数据。通过计算加速度计模型输出与平均角速率积分之间的关系,准确辨识出陀螺加速度计误差模型中的各误差项系数。该方法可以有效抑制陀螺加速度计的输出误差,提高标定的精度。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可以准确辨识出陀螺加速度计的二次项、交叉二次项等高阶误差项系数,辨识精度达到了10~(-7),进一步提高了陀螺加速度计在线振动台上的标定精度。  相似文献   
913.
加速度计二次奇异项系数的形成机理与标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加速度计二次奇异项系数koq的形成机理及标定方法.分析表明,在离心机上进行加速度计标定时,离心机转臂的拉伸、加速度计敏感质量的偏移、离心机主轴的圆锥运动、主轴的速率平稳性、以及脉冲捕获式加速度计的发热等都会引入附加的二次奇异项系数koq并且证明了加速度计进行离心机试验时,如果不引入koq系数或不补偿相应的误差源,将对k3和k10等系数的标定精度产生影响.在误差模型中加上这一项,有助于提高加速度计的标定精度,从而提高导航精度.但是在加速度计实际应用中,对koq的补偿并不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914.
针对现有相位延迟估计方法未利用双差模糊度网解约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附加双差模糊度网解约束的相位延迟估计方法。首先以整周双差模糊度网解为真值更新精密单点定位(PPP)估计的非差浮点模糊度,再通过网平差法估计未校正相位延迟(UPD)。实验结果表明,PPP双差模糊度与双差模糊度网解一致性好,其宽、窄巷中误差分别为0.07周和0.11周,误差大于1周的PPP双差模糊度主要出现在卫星初升阶段。约束改变了非差浮点模糊度,从而改变了参与UPD网平差的测站,使14%新升起卫星的窄巷UPD在短时间内较无约束有大于0.2周的差异。附加约束/无约束的全天星间单差UPD差异在大于99.9%的置信水平下满足零均值假设,表明整周双差模糊度网解约束方法与无约束方法估计UPD相关产品具有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参考网非差模糊度解算和PPP与网络实时动态定位(RTK)的融合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15.
描述了神舟号飞船研制中大型薄壁密封舱的焊接变形控制技术、整舱组合加工工装的设计制造方法、大尺寸密封面和密封槽的加工技术、舱体对接密封接口的加工技术、舱体轮廓度保证及测量技术等。提出了大量标准件+极少量专用件=有效的工装的工装设计技术途径,用于神舟号飞船密封舱体加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16.
空间开发及探测活动使航天器及其所携带的精密设备置于非常复杂的力学环境之下,为此,隔振技术在航天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航天器上典型隔振问题,建立了隔振系统振动功率流响应特性分析模型;并以减振器安装界面的振动功率流为综合控制量,以减振器的特征参数为优化变量,分别建立了单目标和多目标加权的优化模型;最后,以一多自由度集中参数模型为例,研究了该隔振系统振动功率流响应特性及减振器系数的优化问题,计算结果不仅验证了模型推导的正确性,并且表明,功率流分析方法能够独到地预示隔振系统振动能量的分布特性,基于振动功率流的减振器动力特性的参数优化设计可以有效地改善隔振效果,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917.
针对航天器典型薄壁件的加工变形问题,结合金属切削理论,从增刚度工艺设计、小应力装卡、小切削力加工等方面,对薄壁零件的精密加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精密加工实践证明,可以利用工艺手段增加制造过程中的零件刚度,减小加工变形,实现薄壁零件的精密加工。  相似文献   
918.
航天用电连接器的接触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奋为 《上海航天》2000,17(6):43-48
接触可靠性是保证航天用电连接器正常工作的关键。结合近年来在检验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多想航天用电连接器接触失效的实例,在阐明其失效机理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电连接器接触可靠性的各种因素,并对分离力等接触可靠性检查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19.
面向航空航天轻量化制造对超薄三通管的需求,开展了不锈钢和铝合金薄壁三通管内高压成形研究。通过内高压成形实验研究,给出Y型不锈钢三通和铝合金三通内高压成形典型缺陷,采用合理的加载路径和预成形工序,实现了径厚比(原始管材直径和壁厚的比值)为183的超薄不锈钢Y型三通管和径厚比为40的铝合金薄壁三通管内高压成形。通过不同补料比Y型三通管内高压成形实验研究,分析了补料比对Y型三通管壁厚和形状的影响,指出因Y型三通管两端非对称,补料比是Y型三通管内高压成形的关键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920.
HY-2卫星DORIS厘米级精密定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二号"(HY-2)卫星搭载了新一代DORIS接收机,可提供双频相位和伪距测量数据。针对HY-2卫星的RINEX 3.0格式的相位测量数据,研究了一种区别于传统相位观测数据处理的历元间差分处理方法,将相位观测数据转换为距离变化率观测数据,并进行相关误差修正,建立了HY-2卫星的宏表面力和经验力等摄动模型,基于动力学定轨原理实现了基于DORIS相位观测数据的精密定轨。利用HY-2卫星的DORIS实测数据进行定轨,初步计算结果表明,径向轨道误差优于2cm、三维位置误差约10cm,满足HY-2卫星应用的厘米级轨道精度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