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58篇 |
免费 | 194篇 |
国内免费 | 12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615篇 |
航天技术 | 442篇 |
综合类 | 125篇 |
航天 | 6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70篇 |
2022年 | 69篇 |
2021年 | 91篇 |
2020年 | 73篇 |
2019年 | 73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51篇 |
2015年 | 93篇 |
2014年 | 108篇 |
2013年 | 97篇 |
2012年 | 101篇 |
2011年 | 110篇 |
2010年 | 125篇 |
2009年 | 101篇 |
2008年 | 91篇 |
2007年 | 99篇 |
2006年 | 78篇 |
2005年 | 51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48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以通用三轴离心机研究为基础,以确定航空部件试验器中试验主体姿态协调控制为目标,通过建立坐标系简化航空试验器中试验主体的姿态解算。根据Nx、Ny、Nz的取值,开展了试验主体合成过载与姿态角度分析,对俯仰轴及滚转轴角度范围进行修正,以简化控制系统算法解析。最后对试验主体姿态调整过程的协调控制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对通用三轴离心机的俯仰轴及滚转轴的协调控制算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2.
月面巡视探测器动力学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力学模型是研究星球探测车运动的基础。以某月面巡视探测器原理样机为背景,建立了其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在说明月壤机械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地面车辆力学的知识,分析了松散月壤上刚性车轮的受力,考虑了主动驱动和被动驱动的情形,利用数学拟合的方法得到了满足工程要求的简化模型。在一定假设条件下,以牛顿欧拉法建立了三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建模时同时考虑了驱动和转向的相互影响。最后,数值仿真结果定性地验证了月面巡视探测器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43.
<正>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零窗口"发射升空;1时49分,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其实,这只是奔月之旅第一步。从升空到在月球表面虹湾区软着陆,嫦娥三号要经历约13天的旅程,而到最终"玉兔"号月球车释放还得经过三个重要环节:地月转移段的轨道修正、精准制动进入环月轨道和环月轨道的动力下降。环节一:轨道修正在地月转移轨道,嫦娥三号依靠此前的动力沿着轨道高速飞行,需在地面的指令下进行中途轨道修正,以消除轨道偏差。嫦娥三号原计划进行3次轨道修正,分别是 相似文献
344.
为提高空间站利用率,降低载人登月任务成本,有效开发地月空间,研究了基于地月空间不同轨道空间站的载人登月飞行模式。首先对比直接往返登月飞行模式,对基于空间站的载人登月飞行模式进行任务分析,通过空间站将载人登月任务解耦为载人天地往返任务和登月任务两部分;其次通过轨道设计和稳定性分析提出考虑登月任务需求的地月间空间站可运行轨道和停泊点;最后建立一套飞行模式评价模型,从速度增量需求、飞行时间、空间环境、登月任务窗口、测控条件、交会对接技术难度、后续任务支持性和任务可靠性方面对6种不同位置空间站的登月飞行模式进行分析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基于L2点Halo轨道空间站的载人登月飞行模式为更优飞行模式。 相似文献
345.
世界月球会议期间,本刊有幸对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做了一次专访。谈到月球探测,欧阳院士就像一个母亲谈到了自己的孩子,有说不完的话题。从世界各国对月球探测的计划,到月球探测的深刻意义和未来月球探测的发展方向,都做了详尽的解析。下面,让记者带您走进欧阳院士的月球世界。 相似文献
346.
基于J_2轨道预测模型,设计了不同倾角和轨道高度圆轨道月球卫星,通过将J_2轨道预测模型预瞄准仿真结果与直接积分RKF7(8)法仿真结果相对比,研究了不同类型月球卫星轨道对-Y面卫星舱板激光通信终端瞄准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J_2轨道预测模型可以满足月球极地卫星月地激光通信要求,当轨道高度为1 000 km和2 000 km的时候,10 min方位角偏差不超过40μrad,而俯仰角偏差仅为7μrad时,在一定程度上J2轨道预测模型可以满足月地激光通信预瞄准要求。 相似文献
347.
采用放大试验规模(处理量1 m3/h)的H2O2(过氧化氢)/UV(紫外线)/O3(臭氧)氧化技术处理肼类推进剂污水,在30.0±1.6 ℃,pH=9.0±0.2的条件下,研究肼类的过氧化氢增强光解臭氧化降解。对比不同氧化技术的协同效应以及对污水降解的影响,重点考察过氧化氢、紫外线、臭氧和初始浓度等工艺参数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对氧化技术的应用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使COD去除率提高27.66%,肼类的降解速率随着过氧化氢投加量、紫外线辐射强度、O3投加速率和水质地提高而升高,随着初始质量浓度的提高而下降。在最佳工艺下,处理5 000 mg/L质量浓度的废水,处理60 min时,COD去除率分别为98.62%(偏二甲肼)、99.17%(甲基肼)、99.94%(肼)和93.25%(单推-3)。 相似文献
348.
349.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