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24篇
航天技术   23篇
综合类   26篇
航天   4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由中国宇航学会和美国海因莱因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亚洲地区"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活动,于7月4日~8日在北京举行答辩终评暨颁奖会,至此,历时一年多的竞赛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颁奖会上,第二届亚洲地区"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组委会主席、美国海因莱因基金会托管人ArtDula先生和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分别为获得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相似文献   
42.
6月25至27日,中航集团首次飞行技能竞赛在京举行,持续一个月的"安全生产月"活动被推上高潮。来自国航各分公司飞行部、国航飞行总队、深圳航空、山东航空、大连航空的12支代表队同场竞技,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进行全面切磋,表现出了高超的飞行技术水准,国航系的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充分展现。中航集团副总经理宋志勇出席了比武活动并讲话。中航集团工会主席薛亚松;国航副总裁徐传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冯润娥,总飞行师刘铁祥及中航集团、国航相关单位的领导现场观摩指导。民航华北监管局副局长李东现场点评了比赛,对国航系飞行员的技术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43.
面对二十一世纪课程体系的改革,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搞好第二课堂,提高电子信息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一个有待于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4.
新年伊始,美俄两国几乎同时宣布要启动下一代战略轰炸机的研制计划,虽然双方都还没有公布新一代轰炸机的具体技术指标,但一场新的战略轰炸机竞赛已经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45.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很有必要,同时竞赛也向大学生的科技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对学生科技活动的指导,规范科技活动与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设立奖励基金,是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6.
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有相应的教学和实验环境相配合.电工电子实习基地是在学生完成电路和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的一个综合性实验教学环境.通过它来弥补设计性,特别是综合性、研究性和创新实验内容的不足.这是在现有条件下,解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学实验环境不相一致这个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7.
《飞行器测控学报》2011,(4):13-13,42,47
随着"阿特兰蒂斯"号2011年7月8日升空,美国航天飞机迎来了最终谢幕的时刻。回顾其30年历程,有人称赞它为人类探索宇宙立下功劳,也有人斥之为劳民伤财。无论怎样评价,一个时代即将落幕。1登场与谢幕1957年苏联第1颗人造卫星发射,拉开了美苏太空竞赛的序幕。按照美国的设想,航天飞机是一种像飞机一样水平着陆、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在"阿波罗"登月的1969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启动航天飞机项目。1972年美国开始建造航天飞机。4年后,首架航天飞机"企业"号问世,它只进行大气层内滑翔试飞。  相似文献   
48.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自1994年首届大赛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九届,共计近十万人次参与了大赛,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电子信息类学科竞赛中持续时间最长、竞赛规模最大、颇具影响力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49.
私营空间站     
杨孝文 《飞碟探索》2011,(11):17-17
新一轮太空竞赛正在展开,但是这次不是国与国之间,而是私营公司之间的竞争。美国和俄罗斯的企业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划,力争成为第一家发射私营空间站的公司。  相似文献   
50.
论文针对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工作的现实,认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生源素质决定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不仅要有满腔的政治热情,还要有较好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较高的工作艺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做学生的人生导师、专业教师、生活良师和情感沟通的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