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8篇
  免费   526篇
  国内免费   309篇
航空   2132篇
航天技术   209篇
综合类   305篇
航天   26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王博  吴艳辉 《航空学报》2020,41(11):123881-123881
为了揭示压气机叶尖区旋涡结构与流动非定常性之间的关联,采用URANS对一亚声速平面扩压叶栅在不同攻角下的流场进行了求解,并借助Q判据提取了叶尖瞬态涡系结构。结果表明:泄漏涡的破碎现象能够通过诱导新的涡结构间接作用于相邻通道的叶尖流动,是导致叶尖流场失稳的关键因素。在-0.3°和+0.7°攻角下,叶尖泄漏涡发生了螺旋破碎,并伴随有非定常诱导涡的出现,诱导涡对相邻叶片载荷的影响使得叶尖泄漏涡发生周期性摆动;在+1.7°攻角下,泄漏涡破碎会导致反流涡的形成,反流涡的输运会给叶片载荷和来流攻角带来非定常扰动,反过来又会作用于泄漏涡的破碎和反流涡的生成,最终表现为一种自维持的非定常流动现象。  相似文献   
182.
根据轴承腔中采用环下供油方式冷却跑道的特点,设计出两种不同结构方案的甩油盘。分别建立其气液两相流的流体域数值分析模型,采用CFX软件对跑道下表面的流场进行计算,得到滑油的质量流量和体积分数。运用ANSYS Workbench的多参数响应面优化设计方法,以滑油有效冷却流量为目标函数,得到甩油盘各个结构参数在限定范围内的极值及对应的结构参数值,并将优化后的结构参数构造的数值分析模型输入CFX软件中,对其计算结果进行检验,证明了优化设计的可靠性。通过对比两个甩油盘方案的优化结构,选出了更优的结构方案,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3.
为深入了解航空发动机折流燃烧室内部复杂流场结构,对一种带有离心甩油盘的单头部环形折流燃烧室冷热态流场进行大涡模拟。数值计算模拟了从启动状态到稳定燃烧状态的完整非稳态过程,获得了该燃烧室流量分配、压力损失等参数以及冷热态流场结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1)冷热态下燃烧区流场结构分为主回流区和次回流区两部分,主回流区冷态时呈现多涡结构,热态时回流区形状受燃油射流影响呈现对称的双涡结构;(2)燃烧室中各涡团结构由各进气孔射流相互作用形成,涡团结构促进燃烧室内部的能量和质量交换;(3)热态时燃烧室前后涡流板周围存在两个稳定的点火源。  相似文献   
184.
为进一步了解大型卧罐预冷过程,搭建了60 m3卧式液氮贮罐预冷试验台,对小流量下贮罐预冷过程的降温和罐体应变特性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预冷过程罐内气体温度首先整体迅速降低,然后缓慢下降,且呈现分层现象;预冷初期液氮在罐底难以积累;靠近底部的罐壁降温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与低温氮气进行自然对流传热,温度缓慢下降,液位增长到相应高度后与液氮进行沸腾换热从而温度迅速下降,最后稳定在液氮温度;对于最终液位以上的罐壁,一直维持着平稳的降温速率;贮罐轴向应变全为负值,随着预冷过程进行轴向应变随之增大,与液氮接触的局部罐壁轴向应变会迅速增加。该项试验的成功进行有力地补充了国内大型卧罐预冷试验数据的空白,为低温贮罐可靠性及寿命预测等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5.
反推力装置负载特性是其运动机构及驱动作动器强度设计的基础,其中阻流门所受气动载荷及其应力分布计算是核心。以叶栅式反推力装置为对象,采用重叠网格方法实现阻流门和滑动整流罩的旋转以及平移运动网格划分,在STAR-CCM+软件环境下确定了流固耦合交界面的数据映射与交换关系,由此建立了反推力装置流固耦合数值分析模型。对反推力装置在飞机降落时正常打开和起飞滑跑紧急终止时应急打开两种动态过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随阻流门旋转,阻流门所受气动载荷与等效应力快速增加,并在旋转角度为50°附近达到最大,且在应急终止起飞状态下打开反推力装置,阻流门承受的最大气动载荷是正常打开过程的3倍以上。  相似文献   
186.
吴榕  缪克克  侯昶 《航空动力学报》2023,(12):2817-2828
通过模拟仿真的方法研究了涡轮叶片通道内部V型间断肋的传热特性。主要探究了各结构参数(间断位置,分离肋长度,分离肋后置距离)对通道的传热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扰流肋结构(直肋,60°斜肋,60°V型肋),V型间断肋在壁面平均相对努塞尔数,综合传热系数以及温度分布均匀性上更具优势。通过改变间断参数,能大幅提高V型间断肋的综合传热系数。在研究的参数范围内,当间断位置为2.5 mm,分离肋长度为10.0 mm,分离肋后置距离为9.6 mm时,通道具有最佳的传热性能。在雷诺数为30 000下,与带有直肋的通道相比,优化后的V型间断肋的平均努塞尔数提高了35.75%,综合传热系数上升了28.95%。  相似文献   
187.
为了验证周向单槽机匣处理调控高压涡轮叶尖泄漏流的效果,本文在GE-E3高压涡轮第一级的机匣上引入周向单槽式机匣处理,通过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周向单槽的轴向位置、槽宽和槽深对叶尖泄漏流调控的影响及周向单槽调控叶尖泄漏流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周向单槽的引入虽然会使叶尖泄漏涡尺寸变大,但会显著降低叶尖泄漏涡及机匣通道涡的强度,使得涡轮转子通道内流动总损失降低,涡轮级效率提高。在设计工况下获得的最优结构参数的周向单槽,可以使涡轮转子通道内的流动损失相对减小9.10%,涡轮转子的效率提高0.40%,级效率提高0.85%。同时发现设计工况下获得的最优结构参数的周向单槽结构,在非设计工况时也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8.
189.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中气固两相流对塞式喷管性能的影响,利用颗粒轨道模型法计算了环喉型塞式喷管两相流流场,辨识颗粒在流场中的运动轨迹,分析不同粒径颗粒对流场及推力性能的影响。结合传统钟形喷管,比较不同工况下塞式喷管与钟形喷管的推力性能,分析气固两相流对塞式喷管高度补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颗粒会出现交错式的运动,增加了流场的复杂性;单个颗粒与该截断式塞锥只会发生一次碰撞,且粒径越大,碰撞位置越靠前;单一粒径颗粒带来的推力性能损失与颗粒粒径成正比,与工作压比成反比;真实工作条件下,相比于钟形喷管,气固两相流在设计工况对塞式喷管带来约3%更多的推力效率损失,推力效率最终趋于弱于钟型喷管2.7%,但塞式喷管在低压比工况仍具有可观的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190.
针对航空发动机中某直齿轮节圆位置,考虑弹流润滑中的热效应,研究了速度参数(■),载荷参数(■)与材料参数(■)对等温解与热解的影响。并对目前广泛用于计算等温条件下最小油膜厚度的三种经验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在本文研究的工况范围内采用Грубин与Dowson公式计算得到的弹流润滑等温解与热解误差较大。而Yang公式在速度参数较低或载荷参数适中的情况下等温解与热解误差较小,在部分工况中可以直接采用该公式对线接触最小油膜厚度进行预测。三种等温经验公式均将载荷参数的影响估计过高。同时以相对误差10%作为量化等温解与热解的界限给出了各无量纲参数的参考范围,若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则不可忽略弹流润滑中热效应的影响,等温解不再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