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1篇
  免费   526篇
  国内免费   310篇
航空   2136篇
航天技术   209篇
综合类   305篇
航天   26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蜂窝式轴心通风器油气分离性能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对航空发动机蜂窝式轴心通风器油气分离效率进行研究,建立考虑油气双向耦合的流场计算方法及油滴/壁面相互作用模型,在验证通风阻力及油气分离效率可靠性的基础上,对不同转速、通风流量和环境温度下蜂窝式轴心通风器的油气分离效果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转速的增加会使油气分离效率得到提升,而通风流量和环境温度的增加则导致油气分离效率的降低.蜂窝孔结构的加入对通风阻力影响不大,却对通风器的滑油分离过程起主要作用,计算表明其对滑油分离贡献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02.
许海雨  罗凯  刘富强  左振浩  古鉴霄  黄闯 《推进技术》2020,41(11):2623-2629
固体火箭发动机具有功率密度大、推力大等优势,常被用于上浮水雷的推进器。然而发动机在水下工作时燃气射流使流场压力发生剧烈脉动,进而影响发动机的推力性能及上浮水雷的受力特性。基于VOF多相流模型和理想气体模型,建立了上浮水雷在不同工作状态(欠膨胀、完全膨胀、过膨胀)下的数值模型,研究了水下燃气喷射流对上浮水雷的受力特性影响。结果显示,欠膨胀工况时,发动机推力平缓,大小为12.2KN,上浮水雷受力未出现负值;完全膨胀时,射流发生颈缩、胀鼓现象位置距离雷体较远,导致发动机推力及水雷壳体受力振荡不剧烈;过膨胀工况时,射流发生颈缩、胀鼓现象距离喷管较近,发动机推力发生剧烈脉动,产生21.37%的振荡幅度,胀鼓现象发生时,流场压力显著降低使得上浮水雷后体受力减小,壳体阻力增大,上浮水雷最大产生27KN的负推力。  相似文献   
103.
为解决发动机点火包线小于飞行包线的实际问题,提供等离子体点火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工程应用新思路,论文设计了一种预燃式等离子体射流点火器,实验研究了放电特性和射流特性。结果表明,预燃式等离子体射流点火器与空气等离子体射流点火器相比,在提升射流能量降低电源功率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电流相同时通入甲烷在较大流量时可减小驱动电源功率,总流量为44L/min时,减幅可达14.99%;同时预燃式等离子体射流较空气等离子体射流稳定,且射流长度增加,扩大了点火面积,有利于点火。  相似文献   
104.
105.
以某低、高速风洞为平台,设计搭建了“蚌式”进气道附面层扫除特性测量试验系统,进行了不同流量系数和来流马赫数下进气道鼓包表面附面层扫除特性的风洞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整理、计算和对比分析同型号的飞行试验结果,研究了“蚌式”进气道鼓包表面附面层扫除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来流马赫数下,随着流量系数的增大,鼓包表面附面层的扫除能力逐渐减弱;在亚声速工况的绝大多数流量范围内,鼓包表面压力系数沿鼓包中心线对称分布、压力梯度变化明显,且在不同截面沿主流方向具有增大的特征,鼓包构型对附面层扫除效果较强;超声速工况下具有明显附面层扫除能力的流量范围明显小于亚声速工况,进气道唇口形成的弓形激波是影响鼓包表面不同位置压力梯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而决定着附面层扫除特性。在接近来流马赫数18及以上飞行工况下,附面层的扫除能力减弱,附面层分离加强,进而会造成较大的进气压力损失和畸变。  相似文献   
106.
0.3 m低温风洞液氮供给系统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伟  高荣  张双喜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5):1009-1017
基于系统级的一维热流体模拟分析,建立了适用于研究分析0.3 m低温风洞液氮供给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开展了系统漏热、两相流及缓冲罐中液氮容积等流体动力学分析;在系统现有控制策略及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基于该数学模型开展了系统压力动态响应分析,获得了在阀门动态调节过程中管网压力的瞬态响应,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的总体误差控制在10%以内。喷射压力一致化改造避免了阀间干扰,添加的回流管道消除了供给末端的两相流现象,使喷射压力控制精度达到1.1%,调节时间减少到23 s,实现了风洞总温快速安全调节和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107.
梁田  刘波  矫丽颖 《推进技术》2020,41(5):1031-1038
为了研究压气机机匣端壁抽吸对间隙泄漏流动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高负荷压气机叶栅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抽吸位置和抽吸流量率控制参数下的计算工况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端壁抽吸可以直接地影响叶尖泄漏流的结构形态和存在形式,减弱叶尖泄漏流的强度和影响范围,进而提升压气机叶栅的性能;当抽吸槽覆盖范围包含叶尖泄漏流形成位置及稍靠后附近区域时,所对应的抽吸方案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在0°攻角和0.5%的抽吸流量条件下前槽抽吸和中槽抽吸分别可获得7.04%和7.76%的叶栅总压损失增益;并且进一步研究发现端壁抽吸流量率存在上临界值,应针对不同攻角工况,在其相应的临界值范围内选择合理的抽吸流量,以达到用较小的吸气量实现对间隙泄漏流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8.
研究滑流对埋入式进气道性能的影响机理对于发动机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某型涡桨发动机 滑油散热器进排气道系统,基于 CFD技术建立系统的螺旋桨滑流与滑油散热器内流一体化数值模拟方法,进 行考虑滑流影响的滑油散热系统埋入式进气道气动设计仿真分析;针对埋入式进气道由于吸入边界层低能气 流导致通过散热器流量低的问题,设计4组涡流发生器进行主动流动控制。结果表明:滑流使得进气道中的气 流偏离,难以形成稳定漩涡,容易发生流动分离;而合理设计的涡流发生器可以有效改善埋入式进气道内流场 特性,并使通过散热器的流量提高12%。  相似文献   
109.
网格拓扑对DLR-F6构型数值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TRIP3.0软件平台和多块结构网格技术,开展了控制方程和网格拓扑等因素对DLR-F6构型数值模拟的影响研究。数值计算采用与试验相同的参数,采用了RANS/TLNS方程,生成了O型和H型2种拓扑的粗、中、细网格进行模拟。分别从气动特性、压力系数分布曲线和表面流态3个方面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表明,在模拟小分离流动时,采用H型拓扑网格和RANS方程模型,获得的计算结果会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10.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飞行试验中喷管排出的羽流烟雾光学信号的准确测量,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羽流烟雾的静态和动态特征进行羽烟识别。为了滤除外场复杂环境对烟雾测量的干扰,设计了具有等间距的黑白条纹背景板。在黑条纹区域采用自适应的灰度阈值提取烟雾特征,在白条纹区域根据RGB和HSV颜色空间综合的方法提取烟雾特征,结合帧间差分法提取视频序列中烟雾区域的扩散边界。基于烟雾静态和动态特征综合的算法编写了烟雾处理软件,通过处理大量烟雾视频数据进行验证试验,证明羽流烟雾的识别能够有效提高光学信号测量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