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9篇
航空   121篇
航天技术   31篇
综合类   35篇
航天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霉菌试验用菌种生长形态和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霉菌的生存条件、种类和侵蚀对象。介绍了霉菌形态、菌落的特征,提供了霉菌试验中试验菌种生长形态和特征的图谱以及霉菌试验对试验菌种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52.
三维修形对薄轮缘斜齿轮共振应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对具有不同辐板布置薄轮缘斜齿轮传动为对象,通过实验研究了三维修形对斜齿轮共振应力的影响。运用建立在有限元法、柔度矩阵和数学规划法基础上的三维修形方法获得了每对齿轮副的修形曲线。结果表明,采用三维修形技术将显著降低薄轮缘斜齿轮中的应力波动和振动水平,有利于延长齿轮传动的工作寿命。  相似文献   
53.
利用全球40余个电离层台站的f0F2观测数据,采取对经度进行分区处理的方法,通过计算各台站f0F2参数对其月中的偏离百分比,对1998年5月大磁爆期间的电离层扰动形态进行了分析,并对可能的扰动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本次磁暴事件中,在磁暴主要活动相期间的电离层扰动与暴环流理论所描述的电脑层扰动特征相符,但在恢复相后期欧洲扇区台站出现的正相扰动似不能用暴环流理论来解释,它可能对应期间的行星行条件(太阳风与行星际磁场)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4.
纳米技术是一种可以在原子水平上创造出具有全新分子形态结构的手段。纳米技术在电子工业的应用已有多年的历史,但其真正的发展是始于15年前Oxonica公司生产的纳米材料。现已商品化的纳米产品有自清洁窗户、遮光剂、燃油添加剂、烧伤绷带、电子微循环电路等。尽管纳米技术不是新兴技术,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潜能尚待挖掘。  相似文献   
55.
文章论述了零件毛刺发生的机理、毛刺的形态及因毛刺的存在而引起的产品不稳定状态。同时,介绍了机械、电解、化学、磁力等去刺的原理与方法,提出了去毛刺加工、检测应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设想。  相似文献   
56.
鸣鸣 《飞碟探索》2005,(2):16-16
近日,美国的一个研究机构根据最新火星照片上显示的一连串坑洞。认为,它们暗示了火星表面时有地震发生,并且这些地震活动还在不断改变着火星的表面形态。  相似文献   
57.
《西南航空》2007,111(4):52-55
近些年,画家万山河始终把艺术探索的重心.放在对传统艺术向现代的创造性转换这个基本点上,围绕中国水墨画从古典形态转变为现代形态这个时代命题,他主张从精神内涵和艺术语言这两个层面上双向推进。为此.万山河进行了长期的准备,在近10年中行30万里路,几乎跑遍中国的名山大川.横跨亚、欧、美三洲,一心一意地在探新的路上摸索。  相似文献   
58.
59.
目前过冷大水滴(SLD)撞击结冰机理未能清楚解释SLD间的相互干扰对撞击结冰过程的影响。实验用高速相机拍摄双SLD偏移一定位置相继撞击壁面结冰的物理过程,研究双SLD落点间的偏移、相继撞击的时间间隔对结冰形态及结冰速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双SLD间的相互干扰会抑制撞击后的回缩行为进而影响结冰形态,降低结冰速度,延长双SLD完全冻结时间:双SLD落点位置偏移量的大小对结冰形态和结冰速度的影响均很大,相继撞击时间间隔的长短对结冰形态影响不大,主要影响结冰速度。  相似文献   
60.
本文对单泡以及多泡的溃灭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重点分析了其中的能量传递机制。考虑流体介质的黏性、表面张力以及压缩性,建立了模拟空泡运动的两相流控制方程。首先对单泡溃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验证,随后分析了单泡溃灭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发现能量首先从空泡势能传递到流场动能,再从流场动能传递到压力波能。在多泡溃灭过程中,发现泡泡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外层空泡运动快于内层空泡,能量逐渐聚集在中心泡上,导致中心泡溃灭辐射的压力波能要远高于单泡。无论是单泡还是立方体布置的多泡,随着近壁距离的减小,释放的压力波能逐渐降低。在无量纲近壁距离γ=1.5下,波能转化率约为10%的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