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9篇
航空   121篇
航天技术   31篇
综合类   35篇
航天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61.
基于界面捕捉VOF(volume of fluid)方法和网格自适应技术,对圆射流初始破碎过程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揭示了不同扰动频率对圆射流表面形态和液丝、液滴结构的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Rayleigh线性化色散理论可以很好地对当前射流表面波的失稳过程进行解释。当喷口扰动频率(66.6 kHz)小于理论临界值95.5 kHz时,射流会随着时空演化逐渐失稳,而当大于临界值时,表面波振幅会逐渐减弱并逐渐变成光滑状态。表面波不稳定状态下脱落液滴会撞击波节结构,在其表面留在冲击凹痕;随着波节振幅不断增大,液膜发生穿孔式破裂,进而形成大量脱落的液丝和液滴结构。适当频率的扰动可以减少射流头部的速度波动,从而减缓射流的雾化进程;射流表面波的破碎和液核头部的破碎过程共同决定了喷雾场SMD(Sauter mean diameter)的大小,且两者存在相互耦合。  相似文献   
162.
三面压缩高超进气道附面层抽吸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超燃冲压发动机中,三面压缩进气道激波/附面层干扰诱发的隔离段流向涡现象,探索了不同的附面层抽吸方式对隔离段流向涡的影响.结合附面层油流图谱及数值模拟考察了相应附面层流态,并分析了不同抽吸工况下的抽吸流量及其对出口截面总压恢复与流向涡的影响.发现隔离段流向涡气流主要源于侧壁附面层分离,相比于再附区抽吸,分离区抽吸大幅度抑制了侧壁附面层的分离流动,从源头上控制了隔离段流向涡的形成,大幅削弱了流向涡尺度,提高了进气道总压恢复.同时,抽吸面积越大,流动品质的改善作用就越明显,但是也伴随着流量损失.   相似文献   
163.
小波变换在水下航行体出水动响应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出水过程中,由于空泡溃灭作用,水下航行体结构存在较大的横向弯曲动态响应,内部结构间存在相对运动,当响应较大时有可能发生干涉。本文应用小波变换方法,根据加速度测量数据对水下航行体出水过程中的动态响应进行了辨识,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小波分析具有良好的时一频定位特性以及对信号的自适应能力,能对信号的高频、短时成分准确地在时域和频域中进行分析。这为水下航行体加速度信号处理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64.
尾翼对超空泡航行器形态及力学特性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空泡水下航行器弹道控制技术是改进与优化超空泡航行器水下弹道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中对航行器尾翼的操纵是该技术的重要环节.在高速水洞实验室中进行了缩比模型通气超空泡的生成和尾翼力学特性实验研究,重点针对尾翼安装与否、不同后掠角和不同尾翼安装位置对模型超空泡形态和力学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对比不同工况空泡的外形、阻力、侧向力和法向力矩,获得了尾翼后掠角以及安装位置对细长体超空泡尾部闭合和侧平面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证实了尾翼后掠角和安装位置是影响超空泡尾部闭合与影响模型力学特征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实现超空泡航行器尾翼的设计规律.  相似文献   
165.
特征视图的链码表示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八方面边界链码规则,首先提出了基于分辨率的直线和椭圆的链码生成成算法;然后给出了在基于形态图方法的物体识别中,模型物的特征视图的链码表示法。从而为形态图方法在三维物体识别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6.
在温度梯度300K/cm和定向凝固速率5~20μm/s下,Ni-10.6wt%NbC合金以平界面方式凝固,当凝固速率达到50μm/s 时,合金凝固组织中出现共晶胞状组织.随定向凝固速率的增大,三叶状和点状形态的NbC相向条状NbC相过渡.当定向凝固速率从2μm/s跃迁变化到10μm/s时,Ni-10.6wt%NbC合金凝固组织仍然以规则共晶生长;而跃迁变化到50和100μm/s时,出现起伏较大的共晶胞状组织和初生相Ni枝晶的生长.另外采用速率跃迁变化可以细化恒定定向凝固速率下的组织,组织的细化是通过NbC相重新成核,使纤维间距减少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7.
针对柔性目标降落伞开伞过程的形态变化大、光照强度变化大、运动规律性差、存在遮挡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算法融合的视觉测量技术的降落伞开伞过程形态参数辨识方法。首先,设计了具有视觉测量靶标功能的降落伞图案,提供了丰富的具有可区分度的标记点,能够准确地对定位点进行跟踪和测量,并开展了双目相机内、外参标定。其次,提出了应用对极几何原理,采用基于暗通道的图像增强技术,提高了图像质量,有效地减轻了各种噪声和过曝光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采用稀疏编码超分辨率重建算法,改进了特征点的像素级提取,实现了高精度的亚像素级特征提取;采用特征跟踪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提升了特征匹配跟踪的精度和效率。最后,通过全尺寸高空开伞试验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达到较高的辨识精度,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此方法在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上成功得到了应用,精确地从双目影像中辨识出降落伞开伞过程形态参数,对设计和分析降落伞开伞工况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和数据积累。  相似文献   
168.
以航空机床产品为对象,研究其形态构成元素及其语意特点,对50个航空机床形态样本进行实验测试,得到其语意的7级语意隶属度,然后通过语意公式计算和数据统计规则推理得出试验样本的语意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构建航空机床产品的形态语意空间.  相似文献   
169.
唐梓  大军 《西南航空》2006,(1):38-45
路南石林,占地总面积400平方公里,是以石林地貌景观为主的岩溶地质公园。石林形态类型主要有剑状、塔状、蘑菇状及不规则柱状等。特别是这里连片出现的高达20米-50米的石柱群,远望如树林,故名石林。石林地貌造型优美,似人似物;园区内彝族风情浓厚,与石林地貌相配合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和谐美景。2004年2月13日,云南石林成为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编按]  相似文献   
170.
分水岭变换是数学形态学中用于图像分割的一种经典方法,但由于噪声及微小区域的影响会使其产生严重的过分割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引入了一种多尺度的方法--各向异性散射滤波.这种方法能够在保持区域之间分界线不受影响的同时,平滑区域内部的细节部分.实验结果表明,它作为图像的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简化图像,从而有效地抑制分水岭的过分割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