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9篇
  免费   424篇
  国内免费   292篇
航空   2030篇
航天技术   273篇
综合类   363篇
航天   50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内装式机载发射运载火箭分离方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一种内装式投放发射方案,建立了机载发射运载火箭分离过程的数学模型。本发射方案尢需对运载火箭进行改动。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火箭在点火时有较好的姿态,适用于发射现有的中、小型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72.
大曲率弯道和叶栅内的湍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贴体曲线坐标系下应用非交错网格技术,发展了适于求解复杂流动的压力修正算法,采用速度的协变物理分量为动量方程的求解变量,推导得出一个适于任何曲线坐标系下控制单元体界面流通量的插值模式,可以有效地抑制不合理的波动压力场,计算表明,算法稳定收敛,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同时能预示通道内复杂的流动现象。  相似文献   
73.
研究了转轴位置对机翼、机身和三个组合体上翼面的动态特性的影响,对于机翼和机身,当转轴位置后移时其动态迟滞效应更为强烈。当翼面处于转轴之前,上仰时会出现更为的动态迟滞效应。因此鸭翼达到失速状态较晚。而当翼面处于转轴之后时,如尾翼,将会更早地出现动失速,转轴位置对动态迟滞特性的影响可以认为主要是由于俯仰运动时的动态洗流影响所导致的实际有效迎角的变化。由此影响了动态分离涡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74.
本文利用自适应区域方法调节机翼后每个Trefftz平面上的计算域,使得尾涡对这个计算域边界的影响足够小,从而提高了计算的精度和时间。考虑到间断面的影响,在尾涡面上引入有旋项对流场进行计算。椭圆载荷机翼计算表明本文计算结果与经典Betz理论一致。用本文方法对某轰炸机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已用于预计其实际飞行的尾涡面。  相似文献   
75.
本文用二阶迎风 TVD格式求解层流 N- S方程 ,数值模拟了超声速主流与横向喷流相互作用复杂干扰流场 ,得到了合理的涡系结构 ,计算波系结构及沿物面压力分布也与实验结果一致。计算还表明 ,TVD格式不但具有较强的捕捉激波的能力 ,而且用来模拟复杂涡系结构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6.
本文实验研究了细长体模型在中等迎角下的初始分离问题。观察了不同头部形状的细长体在不同迎角下的分离流态。考察并分析了分离起始点的性质。观察到开式分离的存在,实验结果分析认为开式分离可以起始于正常点。此外,在钝头和尖头模型上都出现了螺旋点形式的头部涡。它们或是闭式分离的起始点,或是奇点型开式分离的起始点。  相似文献   
77.
钝锥大攻角超声速分离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最近,张涵信等人在传统的Beam-Warming隐式、无迭代、空间推进技术的基础上,根据边界层方程的性质,设计了一种可用小步长推进求解抛物化NS(PNS)方程、而不会引起解的“漂移现象”发生的方法。这种方法对轴对称流动的计算是成功的。本文就是将这一思想推广应用于大攻角有周向分离的流场计算。求解的区域为具有薄亚声速层的有粘与无粘干扰的整个激波层内的流场。在对攻角α=0°和α=20°的球钝锥的计算中,关于壁面上的压力、热流率及流场的涡旋结构均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文中特别研究了钝锥大攻角绕流的流动分离图象。 为了增强块三对角矩阵的主对角优势,通常在差分方程的左端附加二阶增量项。本文以选取适当小的推进步长的方法来达到增强主对角优势的目的,不需再附加二阶增量项,从而提高了解的精度。  相似文献   
78.
流动诱导空腔振荡及其声激励抑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实验研究了矩形空腔在外部高速气流作用下诱导的空腔内流支振荡问题,以及从空腔前缘加入纯音声激励以抑制空腔内流动振荡技术。实验发现,在一定的气流速度和空腔几何尺寸下,空腔内流动会出现强烈的自持振荡。采用前缘声激励,在某些声激励频率和适当强度下,通过控制腔口前缘剪切层的初期发展,可使原来处于振荡状态下空腔内的脉动压力级峰值降低14dB以上,线性总声压级降低5dB。  相似文献   
79.
大迎角三角翼旋涡运动及其破碎特性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出发,利用Hall的涡核准柱假设,导出反映涡核运动的N-S方程。采用差分方法计算旋涡流场,进而分析三角翼上前缘分离涡的运动特点及其破碎机下。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旋涡的轴向速度向下游逐渐下降,且涡心处于降较快,外缘下降较慢,反映了粘性作用自涡心外缘逐渐下降的特点;涡核外缘的径向速度开始为负,说明开始阶段有流体流入涡核,随着旋涡向下游运动,径向速度有所增加,到一定位置后增加迅速,说  相似文献   
80.
提出了一种在空气中将工具电极丝黄铜材料沉积到工件上的新工艺方法。实现该方法的基本条件为:(1)工具电极接脉冲电源正极;(2)在空气中放电;(3)窄脉宽配合宽脉间。通过大量实验对微细电火花沉积加工的工艺规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得出各主要工艺参数对沉积工艺效果的影响规律。最终以黄铜电极丝为工具电极,在高速钢工件表面上沉积出直径为0.19 mm、高度为7.35 mm的微小圆柱体。利用SEM、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及显微硬度测试等方法对沉积物进行分析,得出该沉积物的组织结构、化学成分和硬度等方面的基本性质,为进一步研究三维沉积加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