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1篇
航空   186篇
航天技术   370篇
综合类   26篇
航天   3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51.
1 项目背景 "火星生物学"是ESA寻找现在或过去生命痕迹的火星探测项目,也是"曙光"(Aurora)计划的旗舰级项目.它不仅将探测火星环境,还将验证ESA未来火星采样返回任务所需的新型技术.该项目共包括两次火星探测任务,都将通过与俄罗斯的合作实施,其中"火星生物学-2016"包括1个轨道器和1个"进入、下降和着陆演示模块"(EDM);2018年发射的任务简称为"火星生物学-2018",包括1辆火星车和1个火星表面平台.  相似文献   
852.
《宇航学报》2012,(10):1356+1557
由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国际宇航科学院(IAA)和国际空间法学会(IISL)联合举办,意大利航天局承办的第63届国际宇航大会(IAC)于2012年10月10至1日在意大利港口城市那不勒斯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造福大众的空间科学与技术。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近3300名航天专家、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大学科研人员、学生及媒体记者  相似文献   
853.
周一凡  闻新 《航天》2012,(5):60-61
人类从古代以来就已经开始努力认识宇宙。古希腊人是最早利用科学方法计算来解释宇宙现象的民族,他们以惊人的准确度绘制出了宇宙星图和测量出了地球的形状。随着时间的进展,人们逐渐开始利用特殊仪器了解太阳、月亮和行星等,如早期人们借助于复杂的天文望远镜观察银河系的组织结构。今天,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已经有能力将超大的望远镜送入太空。1990年4月24日,美国航宇局成功地发射了哈勃空间望远镜,引发了天文科学的革命。哈勃空间望远镜帮助科学家对宇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人类观测宇宙立下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854.
《中国航天》2012,(10):54-55
本刊讯《中国航天》理事会2012年工作会议于9月12~14日在浙江宁波举行,来自各理事单位和编辑部4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航天》杂志主办方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刘建军主持。会议的协办方宁波星箭航天机械有限公司严国元董事长首先致辞,他对航天界的朋友们来到宁波星箭表示热烈地欢迎。  相似文献   
855.
木星和土星探测的未来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60-70年代,美国、苏联先后向火星、金星、木星和土星发射了几十个探测器,并实现了火星和金星的机器人着陆。这些探测器中以探测火星和金星的居多,仅有几个掠过木星和土星,而且未能获得这些巨行星的全貌。1989年和1997年发射的"伽利略"(Galileo)木星探测器和"卡西尼-惠更斯"(CassiniHuygens)土星探测器分别进入了木星和土星轨道,实现了大气就位探测和土卫六表面着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资料,更激发了世界对这2颗巨行星及其卫星的关注。2004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洲航天局(ESA)先后发布的深空探索愿景中均规划了木星及土星探测任务。2008年,NASA和ESA组成了木星系探测联合研究组(JSDT),提出了在2020年后实施"木卫二木星系统任务"(EJSM)和"土卫六土星系统任务"(TSSM),美欧将集中资源联合开展木星系和土星系探索任务。2011年,美国选定了"土星海"(TiME)着陆器作为2016年的发现级备选任务。2012年5月,ESA确定了将在2022年发射"木星冰月探测器"(JUICE),将探测木星卫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56.
闻新  南英 《太空探索》2012,(11):46-47
人造航天器考察过太阳系气体行星吗?1977年,美国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姊妹探测器。"旅行者"2号的任务是探测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1986年和1989年"旅行者"2号先后飞越天王星和海王星,现在正飞往太阳系边界的"终端激波"区域。2004年"旅行者"1号飞越太阳系"终端激波"区域后失去联系,不知是否被外星人"劫走"?"旅行者"1号和2号航天器都携带着一张金唱片,唱片中载有地球的映像、生命科学资料和一首"地球之声"乐曲,曲中收录了诸如鲸鱼、婴儿哭声、海浪拍打声及不同种类的音乐。  相似文献   
857.
2012年7月24日,在天链一号03星发射的前一天,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迎来了10位特殊客人——浙江省平湖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教育组的10位科普教师。他们是去亲眼见证和体验航天人的爱国和奉献精神、接受一次特别的"航天精神"的洗礼。  相似文献   
858.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表面科学及表面检测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奥地利Alicona公司生产的自动变焦三维表面测量仪采用新型的自动变焦技术,是一款非接触式光学表面测量仪。具有精度高、测量面积大、速度  相似文献   
859.
王若星 《航空港》2012,(12):74-75
寒冷的、凛冽的冬天马上就要到来了天气的特点首先是干燥,人们总感觉嗓子发干、口腔溃疡、有的脸上长痤疮、老年人皮肤发干。尤其冬天暖气一来就更加干燥,冬季气候特点第一是燥二是冷。都说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因为冬季是囤积和储存能量的季节。古人讲究在冬季休养生息,因为冬季气侯季节的特点是寒冷,需要"猫冬"、"冬眠"。所以冬天的时候我们尽量活动要减少,顺应自然的养生就是遵循万物的自然规律,这个时候大自然的生物都在潜藏,人作为生物也应该活动减少。活动减少我们还可以是的进补,补充自己的精气神,为来年的生活打下比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60.
航天快讯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28(3):254-254
2011年5月7日,我国"子午工程"首枚探空火箭在海南省发射成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下称四院)研制的"天鹰3C"探空运载火箭搭载"鲲鹏一号"探空仪,成功测得了高度最高为196.6 km空间有效的科学数据。这一试验的成功将为我国自主监测空间环境、保障空间活动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