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3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284篇
航空   1294篇
航天技术   520篇
综合类   227篇
航天   55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21.
 本文研究了导弹挂飞载荷的飞行实测技术。研制了两套由导弹模拟壳体和内式六分量应变天平组成的测力系统,在进行多项飞行环境适应性、安全性、测试功能性地面试验后,将其左右对称安装在载机截尖三角形翼下,在国内首次对三挂点、大长细比导弹的挂飞载荷进行了飞行实测,试验结果可信可靠。采用与实弹相同的挂装连接方式模拟壳体气动外形和几何尺寸,采用框式双天平一体结构、集中传力、天平校心与测力系统质心重合以及测力系统整体校准等,实现对导弹质心处航向、侧向和法向3个方向上力和力矩的直接测量,测量不确定度小于5%。为导弹挂飞载荷的安全、精准实测提供了一种重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22.
小型化是毛细泵环适应微小型高功率密度电子设备散热需求的一个发展趋势.对一小型毛细泵环进行实验研究,重点考察了重力场中不同姿态对毛细泵环运行特性的影响以及毛细泵环在高热流密度工作时的控温特性.根据实验结果可得:该小型毛细泵环可实现不同姿态下的迅速起动,并在热载荷递增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控温性能,最大传热能力达50 W,最高热流密度达到12.5 W/cm2,能够满足高功率密度电子元器件冷却的需求;当热流密度较低时,该毛细泵环可实现精确控温;而当热流密度较高时,蒸发器壁面温度波动较大,无法实现精确控温.   相似文献   
823.
由嫦娥一号传回的信号绘制的第一幅月面三维立体效果图,2007年12月2日上午出现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据专家介绍,第一幅月面图的虚拟信号早在11月20日、21日两天就传回地面,23日第一幅月面图的三维效果图已基本绘制完毕.  相似文献   
824.
周威 《中国航天》2008,(1):18-22
商业通信卫星市场主要由美国四家卫星公司(劳拉、波音、洛马和轨道科学公司)与欧洲两家卫星公司(泰勒斯·阿列尼亚和阿斯特里姆公司)相互竞争,共同瓜分.在商业发射服务市场,过去一直由欧、美、俄"三足鼎立"的局面在2007年略有变化.  相似文献   
825.
826.
简要阐述了美国的月球勘测轨道器(LRO)和月球坑观测与遥感卫星(LCROSS)两个月球探测器的任务概况,并重点分析了其科学目标、有效载荷与探测任务,总结了LRO和LCROSS的初步探测成果,提出了对未来月球探测的几点启示:①月球南极是探月竞争的战略制高点;②高分辨地形测绘是探月重点;③月球上的水是热点科学问题;④月面环...  相似文献   
827.
某卫星整流罩分离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体动力学用MSC/Adams软件建立了卫星整流罩分离模型.仿真获得了卫星整流罩分离角速度、旋转角和旋转铰链力载荷;分析了不同弹射筒峰值压力和不同铰链构型的分离.结果发现:铰链构型对卫星整流罩两半罩分离脱钩角的影响较大,而峰值压力几无作用.另发现,若适当加大弹簧推力器蓄能,可在运载火箭关机时用轴向过载的骤降效应实现卫星整流罩分离,提高卫星整流罩分离可靠性.  相似文献   
828.
蔡金曼 《航天》2011,(11):28-28
9月中旬,我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成功从172万千米外深空,传回第一批科学探测数据。这些数据是嫦娥二号从月球飞往日地拉格朗日L2点过程中,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Y射线谱仪等三种有效载荷开机,所获取的空间环境探测数据。根据工程总体安排,将于近日择机再次开启部分有效载荷,执行科学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829.
通过外压屈曲计算及外压试验研究了某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与燃烧室的外压稳定性。外压屈曲计算得到了壳体、燃烧室的外压屈曲载荷、屈曲失稳波形以及径向位移(环向应变)随外压载荷的变化规律。对比壳体与燃烧室的计算结果发现,燃烧室径向位移(环向应变)-载荷曲线上拐点处对应的外压载荷相对壳体明显偏高,说明药柱对燃烧室外压承载能力贡献较大。对不同推进剂松弛模量的计算表明,推进剂松弛模量与燃烧室外压承载能力呈正相关。壳体、燃烧室外压试验所得失稳波形以及药柱对燃烧室外压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30.
嫦娥一号卫星的初步科学成果与嫦娥二号卫星的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在轨运行495d,一共取得了1.37Tbyte的原始科学探测数据,在此基础上生产出4Tbyte科学应用数据产品。通过对这些科学探测数据的初步分析和应用研究,已经获得了包括"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等在内的一系列科学成果,圆满实现了预期的各项科学目标,为推动我国月球与行星科学的研究和后续月球探测工程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嫦娥二号卫星在嫦娥一号卫星取得圆满成功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进,作为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将于今年年底前发射升空。嫦娥二号卫星从发射到第一次近月制动所经历的时间由13d缩短为5d,环月轨道高度由200km降低为100km,CCD相机的像元分辨率由120m提高到10m,激光高度计测量月面高程由1次/s提高到5次/s。嫦娥二号卫星将重点开展对月面着陆区地形地貌的精细探测,试验验证相关关键技术,为探月二期月面软着陆奠定科学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