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7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89篇 |
航天技术 | 370篇 |
综合类 | 26篇 |
航天 | 3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61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85篇 |
2011年 | 102篇 |
2010年 | 74篇 |
2009年 | 97篇 |
2008年 | 64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迄今,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70余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发展形成了六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在微小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大型公用平台研制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中国航天事业的… 相似文献
552.
唐贵伍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1):4-7,11
文章论述了商工专素质规格和能力结构的定位,即具有专业工作能力和工程素质,分析了素质教育的内涵;思想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553.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曾多次发射过航天器探索太阳系的行星,有趣的是,2011年8月4号,他们让3个十分特别的乐高小人偶随着“朱偌”号探测器飞往木星(木星的英文取自罗马天神朱庇特的名字)。 相似文献
554.
针对如何开发更多航空服务,提高机场运营效率,成功建设航空城的主题,在3月12日举行的“机场管理及发展”会议上,中国民航局、汉莎咨询公司、中国民航大学和来自机场业的代表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555.
亚洲航天大国印度对月球早已虎视眈眈。印度原打算2008年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月球初航1号,后来为了与中国竞争而提前到2007年。在斯玛特1号成功击中月球表面预定位置后,印度现在也准备进行撞月探测,其科学家正在设计一个重30千克的撞击器,它搭载在月球初航一号上一起升空,然后撞击月球,激起月球土壤,获取矿物质和水的科学数据。所以,其发射计划有可能推迟到2008年。 相似文献
556.
《太空是个有趣的地方》是一本有趣的书,它采用文字加漫画的形式,从另一个视角重温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至今人类50年的太空探索和科学发现。早在太空竞赛之前。漫画家们就已经在不断地对地外生命和彗星奇观进行想象和描绘。近年来,月球、火星和其他星球的探索任务(尤其是在任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太空漫画的内容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书中的文字精辟优美,配以丰富的彩色插图——这些插图包括漫画(古今各国170位漫画家创作的220余幅漫画)和几十年太空探索留下的影像,其中很多内容带有历史和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557.
在上期的“太空谜云”栏目中,刊登了王山而的《暗物质:隐形在宇宙》一文,其对太空中神秘暗物质的介绍,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其实,早在2007年9月,NASA太空网就把宇宙中的10种神秘物质或现象列为了当代科学界最关注的太空10大未解之谜,“暗物质”仅是其中之一。此后,我们还将陆续推出太空10大未解之谜中其他未解之谜,敬请关注!本期,我们推出的是: 相似文献
558.
559.
560.
针对火星着陆探测器进入-下降-着陆过程的高超声速进入阶段, 利用三维并 行程序求解流体动力学Navier-Stokes方程与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 分析火星 科学实验室进入火星大气时探测器周围的流场结构、化学非平衡效应影响和气 动特性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对于完全气体模型, 来流的热力学性质参数选 取影响激波位置和强度. 在化学非平衡效应影响下, 探测器头部激波脱体距离 大幅减小, 驻点压力变化不大, 波后温度显著降低. CO2在激波后大量分解, 消耗相当能量. 流线结构显示, 探测器尾迹流动中存在复杂的旋涡运动等流动 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