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76篇
航空   916篇
航天技术   39篇
综合类   165篇
航天   85篇
  2025年   2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针对超声速入射流的非均匀性对物体的气体动力特性和热特性的影响作了研究。本述评主要讨论的是尾流型非均匀流动,重点为研究它们的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气流中物体的热和动力特性的普遍相似关系,以及非均匀流的分类和特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752.
753.
超声波喷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朱永刚  王兴甫 《推进技术》1997,18(3):68-72,107
对超声波喷嘴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利用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重点研究了压电器件材料物性参数d33、激励电压A、喷射压力p、喷孔直径d0、喷嘴腔纵向尺寸δ及激励频率f对射流液滴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较低的射流压力和较小的喷孔直径以及较大的d33压电器件都有利于液滴的形成和工作稳定性,而激励频率f和喷嘴腔纵向距离δ都存在着最佳值。这些结论可以指导喷印机超声波喷嘴的设计。  相似文献   
754.
用二维恒温风速仪及X探针旋转法对风力灭火机出口三维撞击射流流场进行了实验,完成了渐缩圆形喷口射流以不同角度撞击到板上的三维流场的速度、湍流度及雷诺应力测试,经过适当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得出风力灭火机宜取20℃以下喷射角为佳。  相似文献   
755.
基于离散协同射流的翼型增升减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射流是一种近壁面流动的高效、低能耗主动控制技术。重点开展了一种应用离散协同射流的二维翼型增升减阻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离散协同射流的堵塞度和喷口密集度等关键参数对流场结构、气动特性、功率消耗及能量利用率的影响效应与作用规律。在施加离散协同射流措施后,能够使翼型近壁面空间流场更有效地产生较强的相干涡结构,使得射流与主流及边界层充分混合,可显著提高同等迎角下的升力系数、明显减小阻力系数,最大升力系数提高近150%,失速攻角推迟约5°。研究表明:离散协同射流是一种显著提高翼型性能的高效流动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56.
闪蒸射流推进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青  郭尚群 《火箭推进》2010,36(3):19-23
过热液体在低气压(低于其饱和蒸汽压)环境下,会发生剧烈的蒸发,即过热液体的闪蒸现象。利用这一特性,当过热液体通过喷嘴喷射到真空环境时,便会发生闪蒸射流,其中部分液体发生剧烈的汽化,并以高速分离,产生反作用力,从而实现喷气推进。利用闪蒸射流特性的推进方案成功地应用于某伴飞卫星的推进系统中,实现了卫星伴随飞行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757.
竖壁贴附射流空气池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verhoff经验公式为基础,建立竖壁贴附射流送风的数值计算模型,对于不同工况进行模拟计算,然后将模拟计算结果的速度场与verhoff经验公式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研究表明,当顶棚送风口距侧墙的垂直距离比较小时,竖壁贴附送风可以依靠侧墙的贴附效应在房间下部产生空气池现象,形成和置换通风类似的气流组织。  相似文献   
758.
纳米胶体射流抛光技术是一种超光滑表面加工方法,加工范围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回顾了纳米胶体射流抛光技术的提出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最后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简单展望。  相似文献   
759.
为了进一步挖掘上游端壁气膜冷却的潜力,在低速叶栅风洞的静叶片上游端壁上,实验研究了双射流构型的气膜冷却特性,并与双排圆孔进行了对比。探究了吹风比(M=0.5,1.0,1.5,2.0)、密度比(Rd=1.0,1.5)的效应。端壁表面的气膜冷却效率通过压力敏感漆(PSP)测得。结果表明,吹风比的增大虽然会加剧吹离现象,但同时也会促进叶栅通道中、后段的气膜覆盖。密度比的增大会抑制气膜吹离,促进气膜横向覆盖和提高平均冷却效率。双射流孔相比于圆形孔,冷却气流在孔下游形成了反肾形涡,较好抑制了气膜吹离;但从双射流孔喷出的冷却气流对于叶栅通道内的涡系也更加敏感。在高吹风比下,双射流孔的冷却效率相对于圆形孔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双射流I构型。  相似文献   
760.
D型体是典型钝体之一,其尾缘分离流动及近尾流流动结构与其受到的气动阻力密切相关。本文结合Coanda脉冲射流及遗传算法,对D型体绕流进行主动减阻控制。实验在直流风洞中进行,基于来流速度和D型体高度H的雷诺数为1.8 × 104;Coanda脉冲射流布置于D型体背部上下两侧,控制参数包括射流的驱动压力、频率和占空比,以及背部上下侧射流相位差。遗传算法的目标函数为D型体时均背压,间接反映D型体所受气动阻力。研究结果表明:遗传算法能够帮助确定Coanda脉冲射流的最优控制参数组合(射流驱动压力为1.94 atm,无量纲射流频率为0.27,射流占空比为37%,上下侧射流相位差为136°),使D型体时均背压提升达61%(对应的减阻率约为23%),对应45%的控制效率;在最优控制参数下,D型体近尾流交替脱落的大尺度旋涡被破坏,脱落频率和相位差被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