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91篇
航天技术   5篇
综合类   7篇
航天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针对复杂形状工件磨抛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配有弹性磨头的小体积、高转速的气驱主轴。建立了该主轴磨抛加工过程的理论去除函数模型,并通过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和试验得到的去除函数高度吻合,且均接近高斯型,属于理想的去除函数。在此基础上,采用气驱磨抛主轴与弹性树脂磨头进行了磨抛试验,探究了各个主要工艺参数对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磨抛后工件表面粗糙度Ra由3.588μm降至0.401μm,证明该气驱主轴可用于高精度磨抛,并为复杂形状工件的高速磨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赵欢  姜宗民  丁汉 《航空学报》2021,42(10):524318-524318
航空发动机叶片是整机核心零件,其制造量占到30%以上。叶片叶缘具有大弯扭复杂曲面、薄壁圆角半径微小渐变、精度要求苛刻等特征,末端工序磨抛的精度和品质直接决定整机的性能与寿命。人工仍然是叶片叶缘磨抛的主要手段,然而粉尘危害健康、经验依赖性强、零件一致性差等不足决定了自动化磨抛是必然趋势。叶片叶缘自动化磨抛多采用砂轮横磨或纵磨的刀路规划方式,存在刀路不连续且分行密集、力控制困难等不足,易造成叶缘局部过切,难以保证圆角轮廓创成。为此,建立了砂带包络叶缘的螺旋进给力控磨抛工艺,提出了面族与复杂曲面高阶切触的随形磨抛路径规划方法,实现了叶片叶缘的宽行高效磨抛。首先对叶缘区域进行横磨刀路规划,然后依照圆弧拟合曲线原理进行高阶切触式包络段再规划,最后进行横纵混合磨抛路径规划实现螺旋式连续进给。针对航空发动机叶片开展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横磨或纵磨方法,可将刀触点减少78.8%,轮廓精度由-0.06~+0.07 mm提高到-0.015~+0.05 mm,表面粗糙度由Ra>3.2 μm提高到0.175 μm,并且有效保证了叶缘轮廓形状,避免了过切现象。  相似文献   
43.
基于航空环境的面齿轮磨珩复合磨削加工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齿轮传动由于其独特的传动优点,成为航空传动的主要研究方向。根据面齿轮传动原理,得到了面齿轮齿面方程。针对面齿轮的精密加工技术问题,提出了面齿轮磨珩复合磨削加工方法;基于面齿轮专用数控磨床,建立特殊磨削加工坐标系,根据砂轮磨削对面齿轮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开槽技术及珩齿理论,研制了面齿轮专用斜槽磨削刀具和柔性珩齿刀具结构,进而得到磨珩复合磨削刀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面齿轮磨珩复合磨削加工实验,并对样件进行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及微观纹理检测,验证面齿轮磨珩复合磨削加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4.
45.
XK系列冷成形加工机床 采用MAG动力总成公司冷成型工艺,只需要几秒钟就可完成轮廓的无屑加工.它的工作效率是去屑加工法的30倍.另外,冷成形的工件可以获得更高的负载能力、表面质量和精度.MAG动力总成公司冷成形技术的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不用考虑铣削时刀具空刀问题.齿条能够延伸到与轴肩平齐.机床床身采用C型结构设计,以保证机床持续的精度稳定性.在上下基体之间有两个可移动的刚性导轨.靠液压实现上下滑台的相对移动来获得齿条的相对运动.机床设计模块化,用以适应各种自动装料装置.在机床滑台返回行程的过程中,已滚压和未滚压工件之间已经完成了转换,因此保证了机床最短的生产节拍.  相似文献   
46.
SiCf/SiC复合材料是典型的非均质、各向异性材料,金属材料质量评价体系已不完全适用,亟需建立适宜的表面质量评价方法。结合超声振动辅助铣磨试验,对比铣磨表面二维粗糙度Ra和三维粗糙度Sa测量数据的稳定性,探索Sa测量区域大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规律,并结合宏观、微观及三维形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基于铣磨表面较为明显的、表现形式为凹坑的区域面积比例,开展表面质量情况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a更适宜作为SiCf/SiC复合材料铣磨表面粗糙度特征参数,且最小测量区域大小为7mm×7mm;基于表面粗糙度分析,结合宏观、微观和三维形貌可进一步评价铣磨表面质量;采用表面明显凹坑面积比,基本可以实现对表面质量影响较大区域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7.
对航空发动机中央传动杆转子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央传动杆两端花键套齿联轴器的支承刚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花键套齿联轴器横向刚度和角向刚度的转子动力学设计方法。针对发生碰磨故障的中央传动杆,在试验振动数据详尽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该设计方法对其进行了改进设计。发动机整机试验验证表明,改进后的中央传动杆工作稳定,状态良好。通过动力学特性研究以及故障分析,掌握了中央传动杆碰磨故障的简易现象表征,完善了中央传动杆的转子动力学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48.
针对复合材料构件型面的在位测量需求,开展基于激光跟踪测量系统和机器人集成的在位测量技术研究,搭建在位测量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实现了系统间的信息交互。利用在位测量数据的分析反馈确定在位测量辅助精密加工方法。基于该跟踪测量系统开展了典型抛物面复合材料结构件的型面精度磨抛加工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两次加工迭代可以实现复合材料复杂曲面的精度快速收敛,大幅提升磨抛加工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49.
针对高精度4Cr14Ni14W2Mo渗氮材料活门零件出现的掉块、塌边及外圆圆柱度超差的问题,从材料特性、工艺流程及工艺方法进行了分析,制定了工艺流程、工艺方法及无心磨工艺的改进措施,解决了高精度渗氮活门零件的加工问题,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50.
空中加油调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执行大规模空中加油任务的加油机群和受油机群的匹配方案,以完成总耗油量最少(或总耗时最短)为目标函数,有杉球面上航线约束的方法优化确定每次加油的最优加要用克尼格效能矩阵优化确定空中加油的调度方案。方案中了各种加油机基地和受油机基地的相对位置,受油机的安全可加油区域,最大可用加油机数目和最大需用加油机数目等约束条件。本研究可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