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8篇
  免费   410篇
  国内免费   94篇
航空   1265篇
航天技术   215篇
综合类   84篇
航天   41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介绍了MSG-3技术的国内外应用情况,阐述和分析了基于最新版MSG-3的民用直升机系统与动力装置分析技术的流程、方法和准则等内容,以AC313直升机MSG-3分析为例,验证了该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今后民用直升机初始计划维修要求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2.
针对马赫数6、迎角6°圆锥边界层背风面流向涡开展了直接数值模拟和稳定性分析,其中,稳定性分析工具包括空间BiGlobal方法和面推进的PSE3D方法。研究发现,有迎角圆锥边界层背风中心线附近会自发形成一对对转的强流向涡。这对流向涡或因低频反对称模态和高频对称模态的共同作用而在下游破碎。  相似文献   
183.
龚科瑜  冯宇  吴坤  秦江  周超英 《推进技术》2022,43(6):158-169
为了探究再生冷却过程中,浮升力对竖直圆管内超临界碳氢燃料裂解传热传质特性的影响,基于详细裂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同时考虑碳氢燃料流动传热和裂解吸热的耦合算法,在此基础上对竖直管道内,浮升力对超临界RP-3的流动、传热和裂解反应的影响展开了数值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与不考虑浮升力的情况相比,在浮升力影响显著的条件下,浮升力增强了向下流动的碳氢燃料壁面处与中心流区域的传热传质过程,燃料温度和裂解率的径向分布更加均匀,燃料吸热能力增强,换热系数上升,同时可以有效地抑制管道壁面上结焦的生成;而对于向上流动的流体,浮升力不利于壁面处与中心流区域的传热传质,导致冷却通道内碳氢燃料温度和裂解率径向分布的不均匀性增强,燃料吸热能力降低,换热系数下降,同时增加了管道壁面上的结焦量;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解浮升力的影响,本文还对不同壁面热流密度下向上和向下冷却通道内超临界碳氢燃料的裂解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判别式Bo*<6.0×10-7不能准确地预测竖直管道内浮升力对超临界碳氢燃料裂解换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4.
基于遥测信号的3Δt无源定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再入遥测信号的3△t无源定位技术,它具有系统简单、可靠性高、构成灵活等优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其基本原理,着重对遥测体制的选择与精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采用GPS同源共视原理实现地面站之间的纳秒级相对时间同步技术,以及纳秒级时间同步数字钟和时间记录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5.
在对纳米α-Al2O3粉体的Zeta电位进行测量的基础上,采用无机电解质类分散剂(SHP),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油酸,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以及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异丙醇胺(DIPA)对纳米α-Al2O3粉体进行了分散实验,系统研究了超声分散时间、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浓度对纳米α-Al2O3粉体在水相介质中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超声时间的延长和分散剂浓度的增加,纳米α-Al2O3粉体的分散性均出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对于每一种分散剂均存在最佳超声时间和最佳浓度。纳米α-Al2O3粉体在水相介质中的最佳分散工艺为:超声时间40 min,浓度为1.5%的CTAC。  相似文献   
186.
航空燃料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程为主线,系统地回顾了应用于航空飞行器中的航空燃料发展的历史和成就,深入分析不同时期航空燃料的优缺点,归纳目前国际上在航空发动机和航空燃料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对航空燃料的发展前景和可能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7.
188.
通过微生物方法、失重法和表面分析3种方法研究了4种缓蚀杀菌剂的杀菌作用,以及A3钢在无菌培养液和培养液加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厌氧体系中加入这4种缓蚀杀菌剂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SRB加速了A3钢的点蚀破坏;缓蚀杀菌剂能够影响SRB的生成规律,抑制SRB和Cl的腐蚀破坏,使腐蚀率降低.在4种缓蚀杀菌剂中,性能最好的为BHA-2,其缓蚀率为82.4%,同时兼有缓蚀和杀菌双重功效,且明显优于市场上广泛使用的1227.  相似文献   
189.
以实施第1及第2阶段限值后的大型客车为对象,对车用燃油从原油开采、运输、炼油WTT(Well-to-Tank)到车辆使用TTW(Tank-to-Wheel)等多个环节,即燃料生命周期WTW(Well-to-Wheel)内的能量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定量分析,WTT阶段的分析使用了有关统计数据,TTW阶段的分析采用了试验数据.结果表明:WTW阶段的能量消耗和温室气体分别是TTW阶段的1.151倍和1.153倍;WTT阶段各环节的能量消耗占总能量消耗的比例分别为6.7%,0.42%,6.1%,温室气体排放占总排放的比例分别为1.92%,1.42%,9.97%;大型客车第1阶段燃料消耗量限值的实施可降低12%的能量消耗和11.8%的温室气体排放;第2阶段燃料消耗量限值的实施可降低16.93%的能量消耗和17.67%的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190.
采用放大试验规模(处理量1 m3/h)的H2O2(过氧化氢)/UV(紫外线)/O3(臭氧)氧化技术处理肼类推进剂污水,在30.0±1.6 ℃,pH=9.0±0.2的条件下,研究肼类的过氧化氢增强光解臭氧化降解。对比不同氧化技术的协同效应以及对污水降解的影响,重点考察过氧化氢、紫外线、臭氧和初始浓度等工艺参数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对氧化技术的应用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使COD去除率提高27.66%,肼类的降解速率随着过氧化氢投加量、紫外线辐射强度、O3投加速率和水质地提高而升高,随着初始质量浓度的提高而下降。在最佳工艺下,处理5 000 mg/L质量浓度的废水,处理60 min时,COD去除率分别为98.62%(偏二甲肼)、99.17%(甲基肼)、99.94%(肼)和93.25%(单推-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