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0篇
航空   188篇
航天技术   3篇
综合类   11篇
航天   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通过建立正四面体的烧结模型,数学推导了置氢钛合金粉末烧结颈与烧结体相对密度的表达式,结合动力学实验研究了置氢TC4钛合金粉末模压成形固结加工过程中的动力学问题。结果表明:置氢TC4钛合金粉末烧结过程中的物质迁移机构由体积扩散为主的迁移机制向体积扩散和晶界扩散共同作用的物质迁移机制过渡,并由此得到了置氢TC4钛合金粉末材料模压成形固结过程的动力学方程,置氢量是影响置氢TC4钛合金粉末烧结体相对密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32.
激光熔覆同步送粉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激光熔覆技术的快速发展,送粉器作为熔覆设备的核心元件之一,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对送粉器的研制目标是将送粉器工作时的连续性、均匀性、稳定性和可控性提高到一个更科学,更先进的水平。  相似文献   
233.
采用粉末热挤压法制备了一种Al-Zn-Mg-Cu超高强铝合金,研究了粉末粒度和挤压比对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00℃挤压时,粉末中位径D50=28.38μm和挤压比λ=25可使挤压合金获得最好的力学性能,挤压合金经过460℃/2.5h水淬+120℃/24h空冷(T6)处理后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731MPa,670MPa和6.2%;晶粒细化是挤压合金力学性能随粉末粒度减小而提高的原因;挤压比λ为9~25时,挤压合金力学性能随挤压比增大而提高;λ=36时,挤压合金力学性能降低的原因是MgZn2析出相粗大和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  相似文献   
234.
进行双锥体试样热模拟压缩实验,研究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及应变状态对一种挤压成型镍基粉末高温合金固溶热处理晶粒组织的影响,获得在变形温度 1060~1120 ℃,应变速率 0.003~0.3 s^-1 范围内,变形温度、应变速率与热处理晶粒组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应变量下,温度一定,应变速率越大,流变应力越大;应变速率一定,温度越高,流变应力越小;在相同应变速率下,较低变形温度的试样晶粒组织出现不均匀的现象;在相同的变形温度下,三种应变速率下的试样平均晶粒尺寸为 18~20 μm,但较大应变速率的试样明显出现不均匀晶粒组织。为获得均匀的晶粒组织,更适合的热变形参数为:变形温度 1120 ℃,应变速率 0.003 s^-1。在相同的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下,随局部应变的减小,平均晶粒尺寸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35.
T700/PEEK热塑性自动铺放预浸纱制备质量控制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浩然  李勇  还大军  王鑫  褚奇奕 《航空学报》2018,39(6):421842-421842
为满足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自动铺丝(AFP)成型工艺的原材料需求,研究了粉末悬浮法浸渍制备T700/PEEK预浸纱关键工艺参数及预浸料性能,分析聚醚醚酮PEEK浸渍连续碳纤维过程中不同工艺参数(悬浊液浓度、超声功率、张力、牵引速率、浸渍温度、辊压温度及压辊间隙)对预浸纱质量的影响规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T700/PEEK预浸纱内部孔隙率及界面结合状态,将粉末悬浮法制备的T700/PEEK预浸纱模压制备了热塑性复合材料单向层合板试样,并测试了其热塑性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研究结果表明:预浸纱含胶量与粉末悬浮液浓度变化线性正相关,且随超声功率的增大而升高;浸渍过程中伴随温度的升高以及牵引速率的减小,预浸纱宽度变小、孔隙率降低,随着张力的增大,预浸纱宽度增大、孔隙率降低;辊压成型过程中随着温度的提高以及压辊间隙的减小,预浸纱宽度增大、孔隙率降低。综合考虑各工艺参数的影响规律,获得优化的热塑性预浸纱制备工艺参数:浸渍温度为360~370℃,辊压温度为330℃,压辊间隙为0.1 mm,牵引速率为15~20 mm/s,张力为7 N。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树脂与纤维界面结合紧密,复合材料的孔隙率可降低至1.8%,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为73.43 MPa,纵向拉伸强度达1.71 GPa。  相似文献   
236.
对刹车材料扇形片包边工艺中最重要的收口工艺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用整形器的烧结工艺,生产效率成培增加.  相似文献   
237.
45钢冷拔模稀土粉末渗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45钢冷拔模经稀土粉末渗硼的工艺方法及性能试验。经实际应用,稀土粉末渗硼改善了冷拔模表层的组织与性能,增加了模具表面的滑化效果,提高了拉拔钢管的表面质量,延长了模具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38.
A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the effects of processing and composition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M EP741NP type alloy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Hf in a P/M superalloy containing high niobium used in aircraft engines an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extrusion and forging the powders as contrasted to HIPing (hot isostatic pressing) only. Two alloys of the P/M EP741NP composition were atomized: one alloy contained 0.26%Hf and the other was Hf free. After the as-atomized powders from both alloys were characterized, the powders were extruded into billets, forged and heat treated. After each process, the micro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EM and the phases were extracted and identified by X-ray diffraction. The presence of Hf in the residues was probed by EDS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The alloys were given the published Russian heat treatment as well as a more conventional heat treatment more typical of western powder alloys. Tensile, creep and stress rupture mechanical property tests were run. Results of the structural behavior of the alloys after each processing step will b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The role of the Hf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 ties will b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39.
双性能粉末高温合金涡轮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粉末高温合金由于在高温条件下表现出一系列优越的性能而成为制造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涡轮盘等热端部件的首选材料,特别是近年来对具有双晶粒组织的双性能涡轮盘不断深入的研究,使粉末高温合金应用前景更加乐观.本文论述国内外双性能粉末高温合金涡轮盘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在制备中面临的问题,并对国内研制双性能涡轮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40.
为了探究涡轮盘用粉末高温合金表面氧化对其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分别针对第三代镍基粉末高温合金的粗晶(Coarse grain,CG)和细晶(Fine grain,FG)材料开展氧化时间对其疲劳性能影响机理的研究。通过在700℃空气环境下开展不同时长的高温预氧化实验和低周疲劳(Low-cycle fatigue,LCF)实验,使用SEM和EDS表征LCF断口、表面氧化层结构成分及其强化相形貌变化,揭示LCF裂纹萌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氧化层厚度随氧化时间而增加,氧元素以氧化侵入的形式进入基体;相同氧化时间下,CG抗氧化性能优于FG;疲劳裂纹萌生于氧化侵入和亚表面夹杂物等应力集中部位,在实验温度下LCF寿命受氧化作用和夹杂物共同影响;高温氧化作用下氧化层呈现分层结构,外层为NiO,中间层为含有Cr2O3,TiO2等复杂氧化物及尖晶石相(NiCr2O4)的混合层,内层为Al2O3;CG二次γ’相氧化后平均尺寸增加,FG二次γ’相平均尺寸没有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