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0篇
航空   177篇
航天技术   28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掺杂硅再结晶石墨微观结构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煅烧石油焦作填料、煤沥青作粘结剂、粉作添加剂 ,采用热压工艺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质量配比的掺杂再结晶石墨。考察了不同质量配比的添加对再结晶石墨的热导率、电阻率和抗弯强度的影响以及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 :与相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纯石墨材料相比较 ,掺杂再结晶石墨的导热导电性能均有较明显的提高 ,而力学性能却有所降低。与纯石墨材料相比较 ,当掺杂量为 4wt%时 ,再结晶石墨电阻率可降低 2 5 % ;而当掺杂量超过 4wt%时 ,对再结晶石墨的电阻率影响不大。室温下 ,RG-Si-6再结晶石墨的层面方向热导率可达 3 2 5 W/ (m·K)。微观结构分析表明 ,随着掺杂量的增加 ,石墨微晶的石墨化度以及微晶尺寸均增大 ,晶面层间距 d0 0 2 降低。原料中掺杂量为 6wt%时 ,再结晶石墨的石墨化度为 94.3 % ,微晶参数 La/为 1 94nm。 XRD分析表明 ,元素在再结晶石墨中以 α-Si C的形式存在。对再结晶石墨制备过程的催化作用可以用碳化物分解机理来解释  相似文献   
242.
氧玻璃纤维布/酚醛树脂缠绕成型复合材料和碳纤维/酚醛树脂模压成型复合材料复合时,两者层间常出现严重脱粘。本文通过实验分析发现,导致两种复合材料层间脱粘的主要原因为高氧玻璃纤维布/酚醛树脂缠乌云 固化成型时的残余应力及中间层的影响。通过低固化温度、减慢升高速率,减少富树脂层厚度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层间脱粘问题。  相似文献   
243.
硅氧氮陶瓷的先驱体法合成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 Si Cl4为原料 ,通过水解和氨解的方法 ,制备了不同含氮量的氧氮先驱体。先驱体通过脱氨基原位聚合 ,再经过无机化转变成为成分均匀的氧氮粉体 ,用所得粉体热压烧结制备了氧氮材料。测试分析结果表明 ,氮的引入使氧化的析晶温度提高了 1 5 0℃ ;适量析晶显著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烧结温度为 1 4 0 0℃时 ,氮的质量分数为 2 4 .3%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最大 ,分别达到 1 5 6 MPa和 1 .8MPa· m1 / 2 ,比 Si O2 基体的强度和韧性提高了 4 .5 8倍和 2 .2 5倍。  相似文献   
244.
概述了近年来基聚合物陶瓷前驱体作为连接剂的研究进展,并对影响其连接强度的因素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45.
新型芳炔基硅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乙炔基苯基苯(TEPHB)对聚乙炔(PSA)进行改性,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芳炔基舍杂化树脂(PSA-E),并使用该树脂基体制备了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表征结果指出PSA-E树脂兼具良好的工艺性能与优异的耐高温性能,该树脂的固化过程较为温和且易于控制,其固化物的Td5高于500℃,900℃残重率大于89%(氮气条件下).玻璃纤维增强PSA-E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PSA基复合材料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46.
含硅芳炔树脂的化学流变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芳炔树脂的流变特性对于其RTM成型工艺有重要参考价值,采用DSC热分析及黏度测量表征了含芳炔树脂的固化特性和黏度与温度的关系,发现含芳炔树脂为典型的牛顿流体,且在100~130℃范围内具有较低黏度,维持时间长.根据其黏度-温度-时间关系建立了双阿伦尼乌斯黏度模型,模型分析与实验结果取得较好的一致性,可为RTM成型工艺窗口的预测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47.
基复合防热材料在气动热试验时,表面有大量的熔融物质在气流作用下形成流动的液态层,其表面流动特性直接影响防热材料表面温度、质量损失和线烧蚀量,也间接决定了防热材料的烧蚀性能和隔热性能。本文通过烧蚀机理分析和光学非接触式测量的方法,研究某类基材料的流动特性。烧蚀机理分析将熔融物质视为液态边界层,研究其与固体防热材料表面之间的运动特性,同时考虑质量引射效应和液态层蒸发现象,得出液态层流动速度与气流剪切力、液态层厚度和液态层动力黏度的相关公式。光学非接触式测量方法以3D摄影测量为基础,结合PIV增量相关匹配算法和光流法,研究熔融液滴在固体防热材料表面整体的和单一的运动特性。在某一特定的流场状态下,对于表面液态层流动速度,烧蚀机理计算结果为26mm/s,而光学非接触测量结果为10mm/s。两种方法的误差来源主要是理论假设、材料参数和测量区域等方面的不同。研究结果表明,液滴之间具有很强的相互作用且流动速度差距较大,烧蚀机理分析可以做为工程计算方法预估试验结果,而光学非接触测量可以做为烧蚀机理分析的验证手段,并给出防热材料在试验过程中的烧蚀特性。  相似文献   
248.
SiPM(Silicon Photo-multiplier,光电倍增探测器)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用于光探测领域的光电探测器件。与传统的PMT(Photo-multiplier tube,光电倍增管)相比,它有着尺寸小、工作电压低、几乎不受磁场影响等优点,但其缺点是对环境温度变化较敏感。为了掌握SiPM性能指标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规律,搭建了SiPM温度特性实验系统,通过改变环境温度来实时测量记录SiPM的雪崩临界电压和增益,从而定量得出SiPM的温度特性,并通过理论计算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降低时,SiPM的雪崩临界电压随之线性下降,增益随之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249.
以自制的聚硼氮烷(P-SiBCN)为基体聚合物利用前驱体浸渍裂解技术(PIP)制备了二维碳纤维增强SiBCN陶瓷基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经8次浸渍-裂解,所得复合材料室温弯曲强度为334 MPa,800℃/氩气条件下弯曲强度367 MPa.该复合材料未经抗氧化防护处理情况下,800℃静态空气中氧化3h后,强度保留率约为60%.  相似文献   
250.
在介绍浮栅型量子点单电子存储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建立了相应的集总电容电路模型,计算了存储器在线性、饱和、亚阈值情况下的电流。利用单电子器件的"阈值漂移"特性,可以得到纳米存储器在不同阈值电压下的存储状态。仿真表明,该模型可以准确地模拟存储器的"读"和"写"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