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8篇
航空   313篇
航天技术   97篇
综合类   56篇
航天   16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是人们常见的几种运输工具。自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运载火箭也成为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它为人类插上了强大的“翅膀”,使人类的活动范围由地球表面扩大到宇宙空间。直到现在,火箭仍然是人类探索太空的主要运载工具。  相似文献   
42.
国际民航组织一贯特别强调在飞行中人类因素的重要性,因此对《国际民航公约》附件6进行了修订,把对飞行机组进行人类因素知识培训纳入国际民航组织的标准和建议措施。此修订现已生效,这说明在改进航空安全的工作中,国际民航组织特别强调管理的重要性。这一新规定突出强调对飞行机组进行人的能力和局限性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目前国际民航组织正在审  相似文献   
43.
先进战斗机气动弹性设计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国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发引领了飞机设计领域各项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针对研制总要求和任务特殊性,中国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气动弹性专业建立了精益气动弹性设计与验证技术体系。基于多学科优化设计流程,开展了旨在提高飞机气动弹性品质的关键技术攻关、气弹优化设计和分析工作。完成了考虑含全动翼面结构非线性的全机动力学特性地面试验、亚跨超声速颤振模型风洞试验和气动弹性飞行试验验证。在较短的研发周期内,成功实现气动弹性设计目标,为新一代战斗机的成功研制提供了技术保障。描述了该飞机气动弹性设计历程、主要技术工作以及在此基础上取得的技术进步、能力提升以及具有研究所特色的气动弹性设计知识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44.
飞机结构件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A-CAPP系统是针对飞机结构件数控加工的集成化知识基工艺过程设计系统。本文介绍了FA-CAPP系统工艺知识及数据的处理技术,包括工艺知识表示模式、结构化的知识组织形式,数据库及其与知识库的结合策略,另外,还简单介绍了知识库管理系统的结构。  相似文献   
45.
46.
通过对企业知识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的研究,设计知识生态系统内生和外生协同机制.内生协同机制包括企业知识生态系统战略协同机制、内部环境协同机制、领导协同机制、知识主体协同机制、激励协同机制的设计.外生协同机制包括外部环境协同机制设计、行业发展协同机制设计、技术协同机制设计,从而保障企业知识生态系统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47.
剖析了知识服务的内涵,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标准信息服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标准信息服务必然发生的转变,最后,提出开展知识服务的建议,为服务转型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8.
49.
指令与数据获取站监控管理系统吸取了国内外先进的集散控制系统的优点,综合运用了现代计算机管理先进技术。文章介绍了该监控管理系统的方案、系统功能模块、系统结构和应用软件的设计,实现了系统管理的高效自动化,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50.
设计和研制的两个副站(乌鲁木齐站和广州站)和北京的主站相互配合形成三点测距系统,可以完成对风云二号卫星的测距定轨任务。文章着重介绍了副站的组成、作用和功能技术指标等。它的设计方法与国外同类技术相比颇具特色。经过对日本气象卫星进行的几年跟踪测试,及最后通过对风云二号卫星执行任务的验证,确认了副站方案的可行性,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