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59篇
航空   375篇
航天技术   68篇
综合类   50篇
航天   9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喘振载荷作用下转子系统瞬态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杰  冯国权 《推进技术》2000,21(6):44-47
通过对发动机喘振载荷的空间域和时域分布的分析,提出非对称旋转失速团可产生的径向激振力,使转子系统发生横向振动。发展了利用压力脉动数据判定横向旋转气动载荷的处理方法,对燃气涡轮发动机在喘振载荷作用下转子系统的瞬态响应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由喘振引起的气动载荷上转子系统会产生强迫振动和自由衰减振动相交替的低频周期振动。  相似文献   
492.
金属蜂窝夹芯板瞬态热性能的计算与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掌握热防护系统(TPS)中热结构超合金蜂窝面板在热环境下的传热隔热特性,是飞行器防热结构设计的先决条件。从镍基高温变形合金蜂窝板隔热试验出发,结合蜂窝板的试验和实际使用环境下的对流换热理论分析,建立了考虑夹芯的辐射、传导和对流传热形式的蜂窝面板的瞬态传热数值计算模型,得出镍基合金蜂窝板在高温下的防热特性。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试验误差和不同环境间的修正。讨论了部分蜂窝板设计参数对隔热效果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材料常数和蜂窝芯壁厚对隔热效果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93.
双参数传热实验的液晶瞬态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气膜冷却为例,利用多元隐函数求导的方法推导了双参数传热实验中采用液晶进行瞬态测量时的双参数不确定度计算关系式,采用不确定度传递系数研究了双参数不确定度与温度测量不确定度的关系,得到了不确定度传递系数随主流及二次流无量纲温度的变化曲线,分析了主流及二次流无量纲温度参数对双参数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主流温度或者增大两次测量中二次流的温差可以减小实验双参数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494.
基于瞬态液晶测量技术的收缩-张形孔气膜冷却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进行全表面测量的瞬态液晶测量技术测量了新型气膜孔(收缩-张形孔)的气膜冷却特性,研究了动量比对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的影响,并与传统的圆柱形孔气膜冷却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收缩-扩张形孔中心线附近区域的冷却效率相对较低,而两孔之间区域的冷却效率相对较高,与圆形孔分布规律相反;在上游区域,两孔中间区域的换热系数比相对孔中心线附近区域较高,而在下游区域,两孔中间区域的换热系数比相对孔中心线附近又较低,与圆形孔相比也有较大不同。相对于圆柱形孔,收缩缝形孔的平均换热系数比在上游较高,在下游较低;收缩-扩张形孔喷出气膜对下游壁面区域的有效覆盖率远大于圆柱形孔,其展向平均冷却效率明显高于圆柱形孔;收缩-扩张形孔在动量比为2时的平均冷却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495.
冲击加气膜组合式换热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瞬态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涡轮叶片弦中区所采用的双层腔冷却结构的换热特性,讨论了冲击孔与气膜孔的相对位置和射流进口雷诺数对冲击板表面换热效果的影响,分别对2个试验模型的换热特性进行了比较。综合分析表明,模型的换热特性由2个换热因素控制,即冲击换热作用和气膜孔抽吸换热作用。  相似文献   
496.
短周期风洞叶栅瞬态换热实验数据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短周期风洞中叶栅瞬态换热实验的几种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各方法的适用条件,对后续的实验具有指导意义.如果实验段流动建立稳态的时间同实验时间相比可以忽略,则传热系数可以按常数处理,否则应计算传热系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在叶片导热满足一维半无限大假设的条件下,脉冲响应法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直接进行二维非稳态热分...  相似文献   
497.
旋转冲压压缩转子试验系统变工况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LUENT软件对旋转冲压压缩转子试验系统通流部分进行了不同出口反压和转速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旋转冲压压缩转子特性线较为陡峭,其稳定工作范围小,相对流量宽度由26.57%降到1.96%.反压大或转速低时,导叶受旋转冲压压缩转子低压区影响减弱,反压和转速对导叶段气流损失影响不大.旋转冲压压缩转子在反压增加时,其内部气流相继经历斜激波、λ激波/激波串、λ激波/正激波、λ激波4个压缩阶段.转速增加时,压缩面区域形成的激波在机匣壁面的入射点逐渐向下游发展,旋转冲压压缩转子压比增大的同时损失增加.出口支板段随反压增加存在最小损失工况,转速增加时,其总压恢复系数由0.944逐渐降低到0.875,气流损失增加.   相似文献   
498.
具有针肋的狭窄空间冲击冷却实验和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宇  万超一  陈鹏 《航空动力学报》2016,31(8):1852-1859
对具有全高度针肋扰流的狭窄空间冲击冷却进行了实验和数值计算,并与平板靶板冲击冷却传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射流冲击雷诺数范围为15000~30000.实验采用瞬态液晶热像技术获得了冲击靶板上详细的传热分布,并通过数值计算获得了冲击冷却系统中的流场和传热特征.实验研究表明:狭窄空间冲击冷却中的针肋靶板端壁上的平均传热性能比平板靶板提高约7.0%,压力损失提高约17.9%,并且针肋改善了靶板端壁上传热均匀性.另一方面,数值计算分析表明近壁面射流以及空间中的上洗涡流与针肋表面发生强烈相互作用,并且针肋显著地增加了换热面积,因此具有针肋扰流的冲击冷却系统具有显著增强的总体传热性能,比平板冲击冷却提高约27.0%.   相似文献   
499.
针对高温、高速、低压及瞬态条件下高温气流温度测量的需求,阐述了三偶补偿法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和理论计算方法,并通过试验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500.
当今的商业航空运营商面临着各种运营要求,其中一个关键挑战是确保飞机发动机拥有高可靠性.而涡轮机油的选择对于涡轮发动机的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壳牌ASTO 560号涡轮机油不仅适合于涡轮发动机的各种高温高压的运行环境,而且不易发生故障或产生积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