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6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83篇
航空   571篇
航天技术   316篇
综合类   110篇
航天   51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1.
涡旋电磁波的产生方式有多种,使用涡旋相位板即为其中重要的一种方式。该文对螺旋相位板产生涡旋电磁波的情况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给出了在喇叭天线口面上覆盖螺旋相位板时生成的涡旋电磁波的幅度相位分布。  相似文献   
42.
振荡器相位噪声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位噪声是振荡器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综述了相位噪声的研究现状,包括基本概念、产生、表示方法和现有的研究方法,讨论了现有研究方法的特点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3.
液滴微流控是微流控领域重要分支,其所涉及的生物流体往往具有非牛顿性质。为深入理解非牛顿性质对液滴生成的影响,配置4种不同流变特性的流体,系统研究流动聚焦微通道中滴流模式下的非牛顿液滴生成。结果表明:与牛顿液滴相比,非牛顿液滴生成表现出更显著的“连珠现象”;不同非牛顿性质对液滴生成的影响截然不同,剪切稀化和弹性效应对液滴尺寸和生成频率的作用相反。液柱颈缩动力学结果显示:单一的剪切稀化效应使得非牛顿液滴液柱颈缩过程与牛顿液滴相似,均只有流动驱动阶段;单一的弹性效应则使得非牛顿液滴液柱颈缩后期出现不同于牛顿流体的毛细驱动阶段;而剪切稀化和弹性效应的共同作用会导致液柱颈缩过程中更显著的毛细驱动阶段和液柱断裂后更显著的“连珠现象”。  相似文献   
44.
45.
ASF网格是提高增强型罗兰(Enhanced Long Range Navigation,eLoran)系统精度的重要方法。根据所在网格四个顶点的附加二次时延(Added Secondary Factor,ASF)值通过网格应用算法得到待测试点的ASF值,一定程度上比公式计算的ASF值更准确。在计算过程中,用户四个顶点ASF值的测量误差会传递给用户,同时内插算法本身也会引入误差,此时内插算法的选择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仿真、分析比较几种常用的内插算法,得出结论:反距离插值算法引入的误差最大,双线应插值算法引入的误差最小,而且误差呈现一定层次感,网格从内到外误差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6.
对发射端采用双平衡正交调制器产生线性调频造成载波泄漏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采用直接数字合成(DDS)技术产生发射端线性调频信号的实现方法,从而很好地解决了载波泄漏的问题,并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47.
本文首先总结了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生成软件测试数据的研究现状。然后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软件测试数据生成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在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测试数据生成上。实验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够提高软件测试的覆盖率,奠定了软件测试数据生成的理论基础。最后总结全文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48.
主要针对目前电磁态势生成研究的分散性,无法整体在各个域中表现,且电磁态势生成系统可扩展性差、可重用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IS的电磁态势生成体系架构.通过建立一套标准的数据库与GIS引擎结合,将GIS引擎封装成地理信息函数接口,电磁态势生成层通过调用地理信息函数接口与三维场景结合进行电磁计算,再将电磁态势生成层中...  相似文献   
49.
针对核磁共振陀螺中采用相位检测方案时可能引起额外频率误差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控制电子顺磁共振失谐量及静磁场扰动来抑制额外频率误差的方案。基于Bloch方程,推导了惰性气体原子系综输出频率的表达式,并将相位检测的过程包含在内。建立了考虑相位检测误差的核磁共振陀螺频率误差方程,给出了相位检测引入的额外频率误差表达式并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设定合适的共振失谐量,其额外频率误差至少可以抑制1个数量级,而通过精确地抑制静磁场的一阶及二阶扰动,可以进一步抑制1~3个数量级,将额外频率误差降低到nHz量级。  相似文献   
50.
卫星导航接收机在天线受到遮挡或者弱信号环境中易出现信号失锁现象,信号恢复后的重定位时间成为接收机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提出一种基于时频二维估计、适用于中低动态应用场景的失锁快速重定位技术,利用信号失锁前测量的载波多普勒频率和码相位等信息对失锁后的多普勒频率及码相位进行估计,信号恢复后直接启用信号跟踪,无需进行位同步和帧同步,即可实现快速重定位。对该技术进行工程实现及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信号输入功率高于–145dBm(积分时间为10ms)、失锁时间小于60s时,接收机重定位时间在1s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