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17篇 |
免费 | 253篇 |
国内免费 | 18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032篇 |
航天技术 | 239篇 |
综合类 | 213篇 |
航天 | 8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71篇 |
2022年 | 82篇 |
2021年 | 87篇 |
2020年 | 87篇 |
2019年 | 95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80篇 |
2015年 | 77篇 |
2014年 | 86篇 |
2013年 | 67篇 |
2012年 | 103篇 |
2011年 | 96篇 |
2010年 | 82篇 |
2009年 | 84篇 |
2008年 | 93篇 |
2007年 | 87篇 |
2006年 | 78篇 |
2005年 | 85篇 |
2004年 | 94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59篇 |
2001年 | 74篇 |
2000年 | 69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15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31.
采用HLLC近似黎曼解格式求解N-S方程,对大攻角条件下超音速尖拱细长旋成体导弹的单侧向喷流干扰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喷流流场压力分布、喷口附近流动及流场旋涡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大攻角对细长旋成体侧向喷流干扰压力分布及干扰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HLLC格式计算复杂流场具有较好的数值稳定性;侧向喷流与来流的干扰总... 相似文献
332.
为了解激波/边界层干扰作用下壁板气动弹性及其对流动分离的影响,采用自主开发的双向流固耦合求解器,对不同激波冲击位置下壁板的振动响应和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壁板几何非线性运动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基于有限体积法求解Navier-Stokes方程组,对流通量采用MUSCL和AUSMPW+格式离散,双向流固耦合采用交错迭代算法。研究结果表明:激波/边界层干扰作用下壁板振动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经若干振荡周期后达到稳定颤振状态,呈现二阶振动模态,壁板变形相对于激波冲击位置呈现非对称性,壁板前部分的振幅始终小于壁板后部分;激波冲击位置可显著改变壁板的颤振振幅、频率及分离区长度,当激波冲击位置靠近壁板两端时,壁板振动最终收敛达到静稳定状态;壁板振动响应与流场特征不随激波冲击位置的改变而单调变化,对于激波冲击位置x/a=0.35工况,壁板颤振可有效抑制激波/边界层干扰流动分离。 相似文献
333.
月球和太阳干扰圆锥扫描红外地球敏感器(CES)导致卫星姿态波动,使若干颗中低轨道卫星在轨出现整星进入全姿态捕获模式.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CES软件鉴别月球干扰的方法,并进行了地面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给出见月球标志,并且可以剔除月球和太阳对CES姿态测量的影响.试验结果与在轨飞行遥测数据完全吻合,证明该方法完全有效. 相似文献
334.
335.
336.
337.
338.
为了对超声速、高超声速进气道内激波/边界层干扰现象进行有效控制,提出了一种结合次流控制的壁面鼓包控制激波/边界层干扰的方法,并对相关流动机理及参数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次流控制与壁面鼓包相结合,利用鼓包前后存在的压差,将激波入射导致的分离区内的低能流引入鼓包下方的引流腔,在减少分离包内低能流的同时,促进分离包的再附着,有效地缩小了激波入射导致的边界层分离,改善了通道内的流动状态,降低了流动损失。同时,将引流腔中的气流从鼓包下游的吹气缝中喷出,对当地边界层起到了一定的能量补充效果,并避免了捕获流量的损失。相较于现有的壁面鼓包控制方案,结合次流控制后可以在较大激波入射范围内实现对激波/边界层干扰的控制,通道出口的总压恢复系数的最大改善幅度可以达到5%以上。此外,将引气缝布置在鼓包迎风面,并且当单条引气缝的宽度和间距固定不变,而引气缝总宽度和单条引气缝宽度之比不大于3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39.
340.
提高飞行器升力的若干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四种增升方法。数据模拟的出发方程是可压流的N-S方程,格式为Beam-Warming格式的改进型。通过上述方法分别研究了:(1)动界效应对提高升力的作用;(2)涡的有利干扰对主升力面的影响;(3)吸气的驻涡增效应;(4)升力面下表面向下喷气的增升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上述四种方法可有效地提高飞行器的升力,对改善飞行器的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