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140篇
航天技术   42篇
综合类   20篇
航天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采用高速摄影与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研究了单个液滴撞击不同厚度、不同弹性模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样品表面后的动态铺展过程,获得了液滴与柔性材料表面的移动接触线直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柔性材料在撞击过程中受压变形所导致的固体材料粘性能量耗散与系统的总能量相比很小,不会对液滴的铺展过程产生明显影响;在较低的撞击速度下,柔性材料表面形成的润湿脊所导致的粘弹性能量耗散是系统能量耗散的重要因素,且随着柔性材料弹性模量的减小而增大,因此液滴撞击弹性模量较小的PDMS表面时的最大铺展系数相对较小;当撞击速度增大后,粘弹性能量耗散在总能量耗散中所占的比例降低,液滴铺展过程中的液体粘性能量耗散所占比例逐渐升高,柔性材料弹性模量对液滴铺展行为的影响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2.
双级轴向旋流杯气量比对雾化性能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志凯  陈盛  刘冉  江立军  马柱 《航空动力学报》2019,34(12):2656-2662
为探索小状态下改善雾化性能的途径,从调节旋流杯气量分配的角度出发,对不同一、二级气量比的双级轴向旋流杯开展了试验研究,获得了气量比对液滴平均直径、液滴尺寸分布指数以及喷雾锥角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气量比的增大不仅降低液滴平均直径,而且使得旋流杯在较宽的供油压差范围内都具有良好的雾化品质,可实现小状态下雾化性能的改善。旋流杯喷雾锥角随气量比的增大而增大,随供油压差的增大而增大并逐渐趋于稳定。旋流杯总气量恒定时,气量比接近1时的综合雾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3.
为研究小流量工况低比转速离心泵的空化特性,以一台降速后的IS80-50-315型离心泵为试验对象,专门设计了更换平衡孔直径的装置,当平衡孔直径等于4、6、8和11mm时分别对0.4Qd、0.5Qd、0.6Qd和0.8Qd这4个工况进行测试并分析。结果表明,叶轮平衡孔直径增大,泵扬程减小,效率下降。小流量工况下,随空化数的减小,不同平衡孔直径叶轮所受扭矩与泵扬程均出现不同步的陡降,且扭矩有明显的匍匐变化,这主要是由蜗壳和叶轮之间的动静干涉引起的;同一空化数下加大平衡孔直径,扬程系数增加,叶轮轴向力减小,离心泵的抗空化性能增强;同一平衡孔直径下流量越小,离心泵越不易发生空化,但随着离心泵内空化的产生和发展,泵腔内液体压力的下降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叶轮轴向力具有先趋于平坦后急剧增加的规律。从抑制空化和减小轴向力的角度,提出平衡孔直径在6~8mm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54.
文章对一种微幅隔振器的阻尼力机理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牛顿流体阻尼力理论计算公式,提出了有效直径的概念。利用Fluent软件对该种微幅隔振器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阻尼力与等效活塞运动时间无关,且局部阻尼力相比于沿程阻尼力过小,可以忽略,修正并验证了阻尼力理论计算公式。通过阻尼腔的结构尺寸及修正系数确定了有效直径的数值,可为微幅隔振器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5.
庞言 《航天》2011,(4):42-43
礼炮1号试验性空间站质量约18吨,总长16米(包括交会对接天线在内,但不包括与其对接的联盟号飞船),最大直径4.1米,可居住空间85米3,太阳能电池阵的翼展11米。它由对接过渡舱、轨道舱(又叫工作/生活舱)和服务舱(又叫仪器/推进舱)3个部分组成,其中对接舱和轨道舱是密封舱,服务舱为非密封舱。  相似文献   
56.
横向气流中液体圆柱射流的破碎特性和表面波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速摄像仪对横向气流场中的圆形液体射流的圆柱破碎过程(低Weber数)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直射式喷嘴,喷孔直径为0.3mm和0.5mm,喷嘴长径比均为40.实验工质采用水.Weber数为1.7~7,液/气动量通量比为3.4~83.实验观察了表面波现象及射流破碎形成的液滴的尺寸及其速度.观测发现,表面波波长随着气流Weber数的对数的增加而线性减小.破碎后形成的液滴直径 dp/d0与Weber数的对数成正比.液滴的初始x方向速度与y方向速度大小与液滴直径无关.在实验范围内,液滴y方向速度均不随Weber数和液/气动量通量比的变化,约为初始射流速度的0.94倍;而液滴x方向速度约为0.085倍的气流速度.对表面波和破碎后形成的液滴尺寸及速度的研究有助于构建更精确的初始雾化模型.   相似文献   
57.
为了研究横流喷嘴的雾化效果以及对发动机推力的影响,采用互击式直流喷嘴、逆向式直流喷嘴和水平式直流喷嘴进行了冷流试验.研究了不同试验工况下喷管出口喷雾场雾滴的索太尔平均直径与发动机的推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压比的增加,雾滴直径减小;相同的压比下,雾滴直径最小的喷射方案为喉扩喷射,雾化质量最好的喷嘴为互击式直流喷嘴;同时在喉扩喷射方案下,3种喷嘴的扼喉能力与推力比随着流量比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58.
针对碳/环氧复合材料进行了钻孔技术、尤其是高速钻孔技术的研究,紧密结合工程应用的现状,对钻削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进给量是影响钻削力的主导因素,进给量越大,钻削力越大;进给量越小,钻削力越小。转速、钻尖直径及材料厚度对钻削力也有一定影响,但控制进给量是控制钻削力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9.
根据加力燃烧室内锥凹腔点火与联焰要求,设计了扇形喷嘴并开展相应的雾化试验,研究了供油压差、扇形角度及扇形出口高度等参数对流量特性和雾化特性的影响以及加力环境下横向气流的温度、速度和供油压差对索太尔平均直径(SMD)及穿透深度的影响。采用称质量法测量流量系数,利用马尔文粒度仪和高速摄影仪对下游SMD、雾化角度及穿透深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①供油压差增大,流量系数先减少,后稳定;②供油压差一定,扇形出口角度越大,流量系数和雾化角度也越大;③扇形出口高度增加,雾化效果变好;④出口位置对雾化特性影响不大;⑤供油压差越大,穿透深度越大,SMD减小;⑥横向气流速度越大、温度越高,穿透深度越浅,油雾场越靠近下游;⑦横向气流温度越高, SMD越小。  相似文献   
60.
以角接触球轴承为研究对象,为分析喷射润滑油液在环间高速气流作用下的雾化情况,建立了轴承环间气液两相流仿真模型,采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对高速角接触球轴承进行模拟分析计算,探讨在相同时刻不同转速、不同喷射角度等条件下油液颗粒直径大小的变化,以及在不同时刻索太尔平均直径(SMD)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润滑油的穿透过程,腔内大粒径油液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小粒径比例增高;随着转速的增大,进入腔内油量也会随之减少,受环间气流涡的影响,迅速使油液液滴发生碎裂,使雾化加剧,颗粒直径减小,则会使SMD减小,不利于轴承的润滑;不同喷射角度条件下,15°的喷射角度轴承腔内的大粒径占比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