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1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355篇
航空   1873篇
航天技术   119篇
综合类   212篇
航天   9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低速冲击后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的疲劳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含低速冲击损伤的蜂窝夹芯板试样进行了拉-拉、压-压和拉-压等3种疲劳试验,以及疲劳后的静载拉伸、压缩破坏试验。用X光技术、热揭层技术和外观检测等对疲劳损伤的扩展和疲劳后静载的破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疲劳损伤对蜂窝夹芯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速冲击后蜂窝夹芯板单向疲劳性能良好,而双向疲劳性能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102.
对于时效前或时效后经过喷丸硬化处理的 Al-Cu-Mg(2014A)铝合金进行了平面弯曲疲劳和接触疲劳试验。时效后进行喷丸硬化处理,改善了高周循环范围内的平面弯曲疲劳和接触疲劳性能。时效前进行喷丸硬化处理,改善了低周循环范围内的平面弯曲疲劳和接触疲劳性能。试验过程中,尤其是在接触疲劳试验状态下,喷丸硬化产生的表面压应力下降,时效前的喷丸硬化处理可使这种下降明显减少,说明了为什么这种处理可以改善低周循环范围内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03.
104.
在涡轮盘枞树形榫齿根部,由于应力集中容易产生疲劳裂纹,因第五对齿应力最大,故本对此处的复合型裂纹用有限元和J积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J1、J2和KⅠ、KⅡ随裂纹尺寸a的变化规律,最后用光弹性试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5.
研究了同成分合金在定向凝固(DS)和普通铸造(CC)状态下760℃的低周疲劳性能。结果表明,DS合金的疲劳寿命比CC合金在应力控制条件下高2倍左右,而在应变控制条件下可提高寿命20倍左右。CC合金的疲劳裂纹往往萌生在与表面相连的晶界或某些缺陷(如孔洞)上,由外向内沿晶界扩展。而DS合金裂纹则起源于纵向晶界的横段或预开裂的碳化物,并沿枝晶间穿枝干扩展。  相似文献   
106.
二维寿命分散系数和二维强度缩减系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二维寿命分散系数和二维强度缩减系数的概念和公式, 从而可以综合利用当前数据和经验数据, 得到更接近于母体真值的安全寿命和安全强度。该公式不但适用于完全数据, 而且也适用于不完全数据和无失效数据。   相似文献   
107.
铝合金孔的冷挤压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比较了冷挤压强化紧固件孔的两种方法,而后讨论了铝合金孔冷挤压中挤压量选择、回弹量确定及挤后铰削量三个重要问题,最后介绍了冷挤压所获得的疲劳寿命增益。  相似文献   
108.
本将挤压油膜阻尼器设计技术应用于某型航空发动机WDZ-1起动机上,不仅获得不良好的减振特性,还顺利通过了全寿命的结构完整性疲劳试验。研究表明,我们推荐的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设计方法和参数选取范围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提高航空发动机零件的疲劳寿命,本文研究了加工参数对表面完整性以及表面完整性对航空发动机涡轮盘高温合金GH33A材料疲劳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聂宏  乔新  樊蔚勋 《航空学报》1991,12(1):80-82
 <正> 关于弯扭复合疲劳强度问题的研究,以往都是建立在名义应力法的基础上而局部应力应变法是一种比名义应力法更好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尤其是对于解决中、低周疲劳寿命问题。因此,本文把局部应力应变法引入弯扭复合疲劳寿命计算中,建立一个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的弯扭复合疲劳损伤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