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69篇
航空   610篇
航天技术   108篇
综合类   63篇
航天   16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本文描述了用于大型单元数字化阵列雷达(EDAR)的多层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各阵列单元的距离相关增益自适应(RDGA)提供了有效的杂波对消。机载截击(AI)雷达的模拟试验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效率,并说明了它相对于阵列中随机相位误差和幅度误差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32.
为高效快速地模拟稳态总压畸变,基于气流动量交换机理开展了畸变生成方法研究。建立了流场稳态总压畸变控制模型,研制了该型畸变发生器技术验证机,搭建地面畸变模拟试验台,在地面演示验证生成了3个典型构型稳态总压畸变流场,模拟误差为2.7%~5.2%。试验研究表明:基于动量交换机理的空气喷流式畸变发生器直接面向流场构型生成期望的稳态总压畸变,能通过“软调节”控制主流区喷射流位置及大小,快速模拟任意流场畸变,成本低,具有工程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33.
为了研究民用飞机进气道在起飞低速大迎角状态下的流场特征和性能,对设计马赫数为0.785的进气道进行了风洞实验和数值计算,来流马赫数为0.2,迎角变化为0°~25°,流量系数为0.29~2.07.研究结果表明:在起飞工况条件下,进气道正常工作迎角可达到25°;在起飞单发失效工况条件下,进气道外罩上流动分离迎角在13°~1...  相似文献   
834.
为改善进气道出口流场畸变对燃烧室性能的不良影响,开展了气动格栅设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扩压器、带气动格栅扩压器、扩压器-燃烧室和带气动格栅扩压器-燃烧室的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进气道出口流场畸变,使扩压器出口流场均匀性变差,存在大面积的低速区和分离区;燃烧发生在火焰稳定器上游,燃烧室边区也出现大面积燃烧,导致组件容易被烧毁和组织燃烧性能变差;气动格栅能有效改善扩压器出口流场的均匀性,改善燃烧室性能。  相似文献   
835.
小展弦比飞翼标模尾部畸变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飞翼布局模型风洞试验中,为实现尾部支撑需对模型进行尾部修形。为摸清飞翼布局模型局部外形畸变的影响规律,本文在 FL-14风洞对某小展弦比飞翼布局原始模型和尾部外形畸变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增量法获得了尾部外形畸变的影响规律,并与国内三座低速风洞的三种支撑装置的近/远场支架干扰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侧滑角时,在小迎角范围内尾部畸变影响量显著大于支架干扰量,在中大迎角范围则与支架干扰量级相当;畸变横向影响量较大,且随侧滑角增大而增大。所以应对全机的试验结果进行正确的“畸变”修正,或对尾部畸变外形进行优化,以减小畸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6.
侧风条件对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性能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为开展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侧风试验,分析了侧风试验标准要求及侧风发生装置的工作原理与调试标定方法,进行了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侧风试验研究,制定了侧风试验数据分析方法。开发了1种用于模拟侧风环境的试验装置,并提出了1种风速标定方法和开展侧风试验的程序。结果表明:该试验装置可有效实现航空发动机侧风试验环境,该标定方法可得到侧风试验装置工作状态与试验所需风速之间的映射关系,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7.
航空发动机进气旋流畸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完善和发展航空发动机进气旋流畸变研究体系,回顾了进气旋流畸变的产生与来源,概述了国内外模拟旋流畸变的方法。归纳总结了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旋流畸变对压气机以及航空发动机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综合分析了当前旋流畸变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旋流畸变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提出以下建议:发展可变式旋流畸变发生器;探究旋流畸变对发动机整机性能的影响机理,为有效扩稳打下基础;要利用多种途径开展旋流进气条件下的压气机/发动机扩稳研究;建立统一的旋流畸变评价指标,并纳入到综合畸变指数系统中;探索小畸变进气道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38.
为了实现发动机在大机动飞行时高品质稳定运行,提出了一种基于辅助进气门调节的进气道/发动机一体化稳定性控制方法。基于进气道CFD模型,通过飞行条件和辅助进气门开度计算出口性能参数,考虑总压畸变对风扇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进气道实时模型和总压畸变模型,并将其与发动机部件级模型匹配,建立进/发一体化模型。为了直接控制发动机安全裕度,选取发动机部分可测参数作为输入,通过非线性拟合方法建立风扇喘振裕度实时估计模型,相比于直接压比控制可以充分发挥发动机的潜能。进/发一体化控制是通过调节辅助进气门开度,控制进气道出口总压恢复系数,以满足发动机进口截面需求,并基于H∞鲁棒控制实现对发动机的转速和安全裕度的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实现发动机在大机动飞行过程中安全稳定工作,推力损失不超过2%。  相似文献   
839.
周向畸变下轴流压气机的失速预警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洋  李继超  杜娟  张宏武  聂超群 《推进技术》2020,41(9):1967-1974
为了探究进气畸变条件下轴流压气机的有效失速预警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主动控制系统中,在一台低速单转子轴流压气机上对均匀进气和周向畸变条件下的失速预警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通过在进口布置高度可调节的插板来产生不同强度的周向畸变,并通过在转子叶顶布置的动态压力传感器测得非定常压力信号,运用自相关、互相关和均方根算法对其进行分析,比较了周向畸变下三种失速预警方法的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传感器安装在畸变区时自相关和均方根分析才有效;互相关分析不依赖于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在畸变区和非畸变区均能有效感受到畸变的影响,且互相关系数随着周向畸变的产生或消失相应地下降或上升,因此在周向畸变下互相关分析为更有效的失速预警方法;最后在基于互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单转子轴流压气机实施了喷气主动控制应用,在24.75%畸变强度条件下,主动喷气能取得9.32%的失速裕度改善,与定常喷气相比,获得几乎相等的失速裕度改善的同时节省了约40%的喷气量。  相似文献   
840.
整体涡旋流畸变对压气机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伟波  程邦勤  陈志敏  王浩 《推进技术》2015,36(9):1324-1330
为了研究现代高性能战斗机更为曲折复杂的进气道所产生的旋流畸变对于压气机性能的影响,引入更为全面统一的旋流畸变评价指标,对旋流畸变进行量化和分类,并采用CFD技术对整体涡旋流畸变下轴流压气机的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相应的特性图。结果表明,正向整体涡旋流使压气机相应工作点的流量和压比减小,稳定裕度增大;反向整体涡旋流使相应工作点的流量和压比增大,稳定裕度减小,且旋流强度越大,变化程度越大。以旋流强度等于30°为例,遭遇正向整体涡时流量和压比的最大降幅分别为24.38%和0.28%,遭遇负向整体涡时流量和压比的最大增幅分别为15.90%和0.26%,在相同畸变强度下,正向整体涡对于压气机性能的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