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1篇 |
免费 | 128篇 |
国内免费 | 9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11篇 |
航天技术 | 142篇 |
综合类 | 86篇 |
航天 | 2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791.
792.
793.
794.
反应等离子喷涂Fe-Ti-C复合粉末制备金属陶瓷涂层的组织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蔗糖为碳的前驱体、TiFe粉为原料制备Fe-Ti-C系反应热喷涂复合粉末,通过等离子喷涂沉积TiC/Fe金属陶瓷涂层,利用淬熄试验研究涂层组织形成机理.采用XRD和SEM分析喷涂粉末、涂层以及淬熄粒子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每个复合粉末团粒构成独立的反应单元,在喷涂飞行过程中首先出现Ti-Fe液相,然后整个团粒发生球化;熔化的团粒内部生成大量细小TiC颗粒,表层有少量TiC聚集,与基板碰撞后形成复合强化片层与TiC聚集片层交替叠加的涂层结构;随飞行距离增大,团粒外部TiC聚集层增厚,内部TiC颗粒减少,碰撞扁平化程度降低;最终涂层由TiC和Fe两相组成,大量亚微米级TiC颗粒呈内晶型均匀分布于Fe基体中. 相似文献
795.
796.
797.
通过GH4033合金钎焊接头界面断裂力学试验,研究了钎焊接头界面断裂行为,获得了钎焊接头界面裂纹的临界应变能释放率,分析了影响界面断裂特征的因素,为钎焊接头界面断鲜明性能评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98.
分别用浓度为0.8wt%和1.0wt%的KH550硅烷偶联剂处理玄武岩纤维布,并制作成玄武岩纤维增强酚醛树脂(PF-BFRP)。经过力学检测和SEM的分析结果表明:0.8wt%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略高于1.0%组,且该组纤维表面的树脂附着层较厚且分布均匀,单根纤维表面的树脂附着量较多。根据FTIR结果的分析,推测出复合界面新形成的化学键为C—N—C和C—O—Si。树脂中苯酚与纤维表面的氨基、硅醇基分别形成了C—N—C键、C—O—Si键。XPS测试证实了0.8wt%组C—O—Si键的峰面积比大于1.0wt%组,说明0.8wt%组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界面性能。 相似文献
799.
张凯%傅强%黄渝鸿%周德惠 《宇航材料工艺》2004,34(6):1-5
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磁性高分子微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四种制备方法,即共混包埋法、界面沉积法、活化溶胀法和单体聚合法的工艺过程及优缺点进行了概述。对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各项特征(如平均粒径、粒径分布、磁含量、磁响应性及耐酸碱性等)的表征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00.
为确定复合固体推进剂颗粒脱湿损伤参数,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复合固体推进剂颗粒夹杂模型,根据Surface-based cohesive方法,在高氯酸铵(AP)颗粒与基体之间的界面处设置接触损伤,对复合固体推进剂的细观损伤过程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将数值仿真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曲线进行对比,建立颗粒脱湿损伤参数的优化目标函数,通过分步迭代计算,对颗粒脱湿损伤参数进行反演识别。结果表明:根据反演参数计算复合固体推进剂细观损伤过程,颗粒夹杂模型表现出的宏观应力-应变关系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说明双折线损伤模型可以近似表征复合固体推进剂的脱湿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