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112篇
航天技术   9篇
综合类   20篇
航天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飞机防除冰系统就是防止结冰给飞行带来危害的各种机载设备或部件的有机组合体,其作用是当飞机在结冰气象条件下飞行时,防止飞机表面结冰以及去除飞机表面已结的冰。飞机防冰系统由结冰探测、防除冰控制及防除冰组件等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32.
33.
电脉冲除冰系统电磁脉冲力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获得更精确的电脉冲除冰(EIDI)系统中电磁力在飞机蒙皮上的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情况,针对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计算分析了EIDI系统电路中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关系;通过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求解完成了EIDI系统电磁场的仿真;计算分析了电磁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获得了蒙皮上的磁感应强度分布、涡电流密度分布和瞬态电磁力密度分布。考虑线圈工作时蒙皮对其电感的影响,建立了更接近真实电路的激励加载方法,得到了准确的电磁力变化趋势;考虑趋肤效应对蒙皮厚度方向上涡电流密度、电磁力密度分布的影响,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使蒙皮上电磁力分布的计算更为全面合理。   相似文献   
34.
桨叶除冰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直升机研究课题,桨叶温热特性是其中重要一环。本文详细介绍了桨叶测温传感器设计,测点布置,测试控制原理,温热特性试验内容及结果等。试验取得了真实可信的数据,得到了一套完整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直升机旋翼桨叶防/除冰技术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直升机全天候飞行和特殊环境中飞行的要求,有必要对直升机的旋翼桨叶、发动机进气道、风挡玻璃等部位采取防/除冰防护。常用的电热等防/除冰方法存在各种弊端,如消耗大量电能、冰防护装置复杂、脱冰产生危害等,而超疏水表面材料以零耗能、零设备、零操作的特点在防/除冰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在总结现有防/除冰方法及其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超疏水表面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其在直升机防/除冰技术上应用的可能性,为解决直升机的防/除冰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36.
瘤状冰结冰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提出了一种可考虑粗糙度影响的瘤状冰结冰过程数值模拟方法。结合欧拉坐标系下空气-过冷水滴两相流动控制方程的计算,对飞机机翼在不同温度下的瘤状冰结冰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NACA0012翼型4°攻角下结冰表面的瘤状冰冰形。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该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7.
为深入认识旋翼结冰的影响,从结冰强度和桨尖冰脱落两个方面阐述了旋翼结冰的特征及其主要响应因素,进而归纳了结冰对直升机升阻力特性、悬停特性、操纵特性等气动影响,并提出了评估旋翼冰脱落对直升机物理损伤的主要思路和方法。介绍了旋翼防/除冰应用中的电热防/除冰、液体防冰和气动除冰等主要技术,系统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电热防/除冰除冰效率高,但能耗较大;液体防冰能耗低,但作用时间短,且防冰效率不高;气动除冰系统虽然能耗低,但其安装部位有限,并且易造成直升机气动损失。在此基础上,还针对当前直升机防除冰系统存在的缺点,从旋翼结冰的高精度预测、多种防/除冰系统的耦合开发、大面积超疏水材料制备工艺提升等多个方面,全面展望防/除冰未来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8.
结冰对飞机飞行安全的影响机理与防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飞机结冰导致机毁人亡的飞行事故频发,严重威胁了飞行安全.分析了飞机结冰产生的机理,明确了飞机结冰问题研究的重点,阐述了飞机结冰的条件、过程和种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飞机结冰的主要因素和参数,深入剖析了机体不同部位结冰对飞机气动性能、稳定性和操纵性能的危害机理,并总结了飞机防、除冰的相关技术,展望了防、除冰技术的发展趋势,讨论了飞机结冰保护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9.
在对飞机防/除冰方式及其应用与优、缺点介绍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飞机发展趋势,提出电脉冲除冰技术是极具发展前途的飞机除冰方式,并对其发展历史、应用情况和发展现状进行论述。通过对电脉冲除冰技术国内外现状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外电脉冲除冰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可初步工程应用,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多为原理性的理论研究,急需开展相关应用性研究,进而掌握电脉冲除冰的关键技术。最后,针对国内研究现状提出了电脉冲除冰技术的难点与挑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0.
对水滴结冰结霜过程及合成双射流除霜除冰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利用半导体制冷片作为实验板将温度从室温降低到-30℃,在水滴凝固结冰结霜后启动合成双射流激励器。采用电子显微镜观测水滴凝固结冰结霜过程及合成双射流除霜除冰过程。结果显示:在合成双射流的作用下,霜的结构迅速由细长针叶状变为短粗的柱状冰晶,霜的厚度变薄;随后,由于合成双射流强迫对流换热作用,凝固水滴上的冰晶及锥形冰尖发生融化,凝固水滴上冰晶高度缓慢下降,锥形冰尖变平滑,融化的液态水在沿凝固水滴向下流动时遇冷再冻结,与下游冰晶结为更加质密的小颗粒状白霜,凝固水滴变矮,与冷平面接触面积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